智庫專欄/突破常規內外提升 互惠互利引資新田\梁躍昊、區浩馳
Ta Kung Pao
新一份施政報告剛剛出爐,其一大重點是部署有力措施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當中規劃了30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的新田科技城正是其中關鍵。然而,當局除了預留土地外,更要有實際行動促成龍頭企業落戶才能達標。目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InvestHK,以及科學園和數碼港等公營機構,都涉及招引創科企業來港,「前線」游說團隊不少,但最後「埋刁」(達成協議)還有賴「後台」在資源和政策上的配合,過程極具挑戰。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布相關研究報告,綜合分析了全球經驗和本地條件,為應對招商引資難題提供政策建議。
「一站式」統籌招商引資
全球各地政府都有設置專門機構或人員,「一站式」統籌協調招商引資工作。舉例來說,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會為有意進駐的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援,協助它們獲得分散於不同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深圳市政府則在去年發布了指導文件,提出為每一個戰略新興產業指派一位主要領導級官員擔任「鏈主」,落實「六個一」工作體系,即為其負責產業鏈制定及張羅一份龍頭及「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及一家戰略諮詢支援機構,統籌整個產業的招商引資。
當然,政府向目標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的同時,亦應要求對方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相應的貢獻。舉例來說,上海市政府為特斯拉(Tesla)提供低價土地、稅務優惠、現金補助、低息貸款及外商獨資經營權等優惠條件,吸引對方在當地設立「超級工廠」,同時亦相應地要求對方在稅收貢獻、資本支出和本地採購與招聘方面達標,否則必須歸還土地。又例如,新加坡政府向戴森(Dyson)提供五年低稅、對應的專利商品化及研發開支稅收減免等一系列優厚條件,同時要求對方在當地加大投資額和擴充研發團隊,並在當地完成研發成果專利註冊。
綜合上述案例,成功的招商引資,離不開前期做好統籌協調、後期確保「等價交換」的大原則。但更重要的是,當局的招商引資團隊應進行內外提升,以結果為導向加速談判進程。因此,我們針對內部機制和對外策略兩大方向,提出五項強化建議:
(一)在「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下,新設「新田科技城工作小組」。商業談判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政府須跟上節奏。目前督導委員會性質屬於高層策略規劃機制,並非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執行機制。因此,新工作小組應按商業原則運作,提供「一站式」招商引資服務及執行協調機制,並由財政司司長或副司長領導、創科工業局擔任秘書處,而工作小組成員則涵蓋所有涉及來港企業和人才需求的相關政策局,確保談判時能作出迅速及協調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