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創科人才不能等 挖角培養不能少\卓 銘
Ta Kung Pao
從本屆政府上任起,「搶人才」就一直作為其重點政策之一。九個月以來,確實可見特區政府積極透過不同渠道,例如政策、網絡、公開活動等爭奪全球各色人才,成效亦有目共睹。然而,這場人才爭奪戰是長期競爭,在肯定政府各種措施的成效之餘,亦要適當地作出檢討,並且不斷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情況,否則只是一時的成功,不代表可以永遠留得住人才,「搶人才」只是短期,但要把人才轉化成香港發展的長期力量,考驗的還是「留人才」的能力。
積極為學校與科研機構牽線
不論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廣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還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未來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各類型人才的龐大需求。其中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將直接影響到香港產業轉型的成敗,以至國家在全球科技競賽中的競爭力,對創科人才的需求就更為迫切。
創科發展需要有一個具一定規模的「人才庫」,方法不外乎「培養」與「引入」兩類,而培養本地人才尤其重要。試想,若連本地人才都不願留在香港工作發展,香港還如何說服外地人才千里迢迢來港?
可幸的是,本港科研業界也認識到人才競爭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不遺餘力地與學校合作,推動各種活動吸引學生。例如香港科學院、香港工程科學院、香港科學會合辦的第五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昨日舉行啟動儀式,計劃邀請到54位著名科學家及工程師擔任義務導師,為114名對科學有興趣的本地高中學生提供貼身指導,將從個人層面分享其真實生活或工作的經驗,以及其相關行業的知識,從而啟發學生,並提供建議幫助學生發揮潛力。
對於這類型的計劃,理應多舉辦多推廣。然而,目前同類型的活動在香港的數量不多,而且觸及面相當有限。比如很多機構選擇合作的學校,多數都是傳統名校,這便間接形成創科好像只是名校或富家子弟才能接觸的高級玩意,亦令創科無法真正普及至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