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觀察/提高香港管治的良好開端\楊 堅
Ta Kung Pao
內地專家團考察香港防抗新冠肺炎疫情後,內地與香港有關部門隨即舉行第二次關於防抗疫情工作的對接會議。會議肯定香港強化防疫措施,和中央防疫抗疫的策略一致,認為香港基本具備通關條件。會議決定香港與內地有關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重點研究包括內地和香港健康碼對接、轉碼和運用以及「熔斷機制」等。香港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內地專家團考察香港和兩地有關部門第二次對接會,意味着香港與內地即將恢復人員正常往來,香港持續近兩年的防抗新冠肺炎疫情即將取得階段性勝利。
接下來,人們的焦點將向兩個方面,一是與內地逐步有序恢復人員正常出入境後,香港經濟復甦能否顯著加快?一是即將選舉產生的第七屆立法會和第六任行政長官能否把特區管治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香港經濟已呈現復甦,但是,勢頭不穩。今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5.4%,低於市場預期。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人員正常往來,會推動香港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復甦,但是,全球經濟和內地經濟都遇到下行壓力。
應對美聯儲結束量化寬鬆
今年10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創1990年以來新高。美聯儲11月3日宣布,維持利率於0至0.25厘不變,11月和12月分別減少購買100億美元國債和5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美聯儲聲明強調,減少買債與加息無直接關聯。但是,美國內外普遍認為,美聯儲提前收縮空前量化寬鬆政策,是因為美國通貨膨脹明顯回升。
美聯儲既開始減少購買國債,又維持低利率,猶如一腳踩油門、一腳踩剎車,反映美國經濟面對兩難。因為通脹抬頭,所以必須減買國債。因為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所以不得不保持低利率。無論通脹抬頭還是增長動力減弱,都同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斷裂分不開。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