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飛躍/斥40億研碳纖維魚竿 打破壟斷撕走廉價標籤
Ta Kung Pao
圖:威海諾比漁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壯志介紹碳纖維魚竿。
碳纖維布經過自動裁切,一層一層的包裹在一根長圓錐狀的鐵芯上,再經過加熱、固化、脫模,抽出鐵芯模具,一根碳纖維的魚竿竿材就做成了。威海諾比漁具總經理孫壯志帶記者參觀魚竿生產車間,記者把竿材拿在手裏掂量了一下,輕的超乎想像。 碳纖維比鋁輕,比鋼鐵強度高,被譽為材料界的「黑色黃金」。一根8米的碳纖維魚竿通常重量僅有200克至500克。阿里巴巴國際站威海本地服務中心負責人明平東告訴記者,以碳纖維做原料生產魚竿,魚竿更輕更有韌性而不容易折斷,也正是碳纖維讓整個威海漁具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作為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威海漁具產業的起家源於日韓把釣具在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光威、環球、浪寶為代表的威海大批釣具製造及其相關配套企業搶抓住了這次機遇。1981年,中國第一支玻璃漁竿在威海誕生。在碳纖維魚竿發展方面,上世紀90年代,威海釣竿企業主要是日本代工碳纖維魚竿,碳纖維絲的技術掌握在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手裏。
光威集團先後共投入40多億元人民幣研發碳纖維複合材料,2000年成功建設了內地首條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打破了美日韓的技術壟斷同時,也把國際碳纖維價格降低了三分之二。技術的飛躍為威海釣具撕下「廉價」「代工」的標籤,威海魚竿目前年產量達4000多萬支,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
自主創新已成為威海釣具搶佔市場的「尖刀利器」。截至目前,威海已建有1處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4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釣具領域申請專利600多件。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