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言Net語/跳出熱搜熱議 聚焦教材質量
Ta Kung Pao
「這麼一件小事,用得着討論這麼多天嗎?」內地網友對「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是人也」這一千古名句的討論,看似只是像「豆花喜歡吃甜的還是鹹的」一樣的「口舌之爭」,但實則折射出當代人對於關乎教育水平的教科書質量的愈發重視。
從今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引發爭議,到上海教育出版社五年級數學課本,將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的名字和面積寫錯,關於教科書的話題半年來一直在內地社交網絡擁有極高的關注度。
有人說,「網民的記憶是短暫的,一陣風過後大家再度回到現實生活,似乎熱點事件沒發生過。」但關於教科書編寫質量的話題卻打破了這一規律,在熱搜榜上頻繁出現。不難想到,這是因為教科書切實關係到每一位孩子學到什麼知識,培育何種意識,以及擁有怎樣的未來。
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看,這場關於《孟子》的討論未嘗不是好事。至少人們意識到,印刷在書本上的一字一句,要比人的記憶和互聯網上的搜索答案來得有分量得多;而也應該有更多人意識到,中小學教材的設計、編寫、審核、校對必須要精益求精,任何細節都馬虎不得。這也許才是比千年之前的先哲孟子到底用了「斯」字還是「是」字更重要的事情。\大公報記者 盧冶、林凱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