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言Net語/「迷惑」裏存樂趣 「無意義」也有意義\王夕子
Ta Kung Pao
近來的內地大學生,白天模仿着美食博主、網紅「王蓉仨娃媽」的語氣「起床給孩子們做飯」,在宿舍裏用牙刷當菜刀、用毛巾當蛋卷「做早餐」;晚上牽着用快遞紙箱糊成的「全球僅此一隻」的「小狗」到操場交流「養狗心得」。用彈簧做螞蚱、用紙團纏綿羊,把毛絨玩具當成自己的兒女……層出不窮的「迷惑行為」甚至引得部分家長怒斥:「我培養你上大學就是來幹這個的?」
但,如果憤怒的家長和不解的路人能將時間軸朝着歷史的方向前移幾十年,「紙盒狗」千奇百怪的身姿,很難不與記憶中簡陋卻蘊藏無數歡樂的竹馬、木頭手槍、手絹小老鼠和火柴盒小車重疊在一起。這些玩具材料堪稱簡陋,造型也不夠還原,木頭槍到底是像左輪還是「王八盒子」(二戰時日軍使用手槍的俗稱)全靠自己想像,但手持玩具與小夥伴玩鬧時的快樂,卻不會因此而損耗半分。
某程度上,「紙盒狗」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木頭手槍。「Z世代」年輕人除了用養「狗」來尋找日常樂趣、拓寬社交領域,還在天馬行空地開發「新品種小狗」的過程中,挖掘出成年人經常抱怨自己已相當缺乏的想像力,延長着它的生命。他們用有趣的方式過一種看似「無意義」的人生,不去想這樣做的價值幾何,為了「做」而做,卻反而賦予了行為更大的價值──我們稱之為創造的快樂。
是時候抖去記憶裏火柴盒小車的灰塵了,讓它再次開動起來吧。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