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觀察/碧波蕩漾 「照出」科學生態觀
Ta Kung Pao
圖:學子們採訪廈門市民。
篔簹湖流域佔了廈門島面積的約三分之一。湖岸上樹木茂密,有榕樹、大王椰子、鳳凰木等。草坪上穿梭着出遊的市民、習練八段錦的老人、遠道而來的遊客,還有踢足球的小朋友。「作為廈門市民,我可以說是篔簹湖治理的見證者。從臭水溝變成生態湖,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幸福感滿滿。」退休老人陳先生說。據歷史記載,篔簹湖曾是一個天然避風港,「篔簹漁火」曾經是廈門著名的「老八景」之一。經過30多年的治理,篔簹湖恢復了昔日「美貌」,甚至還一躍成為廈門的顏值擔當。
「香港和廈門都是花園城市,我曾經在香港工作生活了10年,雖然香港高樓密集,但融合了人文建築與自然生態,繁忙工作之餘也能享受片刻清幽。退休後,我回到家鄉廈門,繼續享受山環水抱、推門望綠的幸福感。」聽了陳先生的感慨,港生表示,「陳先生的話語讓我意識到,環境保護和城市發展可以並重並行。」
篔簹湖的變化,映照着中國在不同年代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有港生認為,篔簹湖的故事是中國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的重要路標。「這次交流不僅增進了我對廈門的了解,更激發了我對生態保護與城市規劃的興趣。」\大公報實習記者劉秋樺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