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洪澇 海綿城市建設提速](http://img.takungpao.com/2021/1126/20211126042638162.jpg)
多地洪澇 海綿城市建設提速
Ta Kung Pao
圖:陝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工作人員張哲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大公報記者李陽波攝
雖然截至2020年底,全國城市共建成各類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項目約有4萬個,除了30個試點城市,全國大部分城市也已經開啟了海綿城市的應用和探索。然而今年夏秋季節突然而至的幾場降雨,不僅讓內地多個城市損失嚴重,同時也將海綿城市推上風口浪尖,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海綿城市依然還是解決城市內澇的主要抓手。」對於社會上對海綿城市產生的質疑,張哲表示理解,「海綿城市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沒有一個可供借鑒和遵循的模式及標準,再加上各地起步的時間不一樣,效果也難免會有些不一樣。」張哲認為,今年的幾場水災,特別是早前鄭州降雨遠遠超過歷史最大量,也遠超城市建設的最大承載。「海綿城市建設需要一個過程,同時也需要根據最新的變化而不斷去創新和調整。」
張哲告訴記者,大自然當中原本就存有一個「海綿體」,它對水吸納、吞吐。但隨着城市建設的推進,特別是大量的城市硬化之後,自然的水文循環被打破、切斷,原來的「海綿體」功能喪失。海綿城市建設正是讓「海綿體」得以恢復的一個新開發模式。「而今年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災害後,全國海綿城市建設都開始普遍提速,其實就是大家看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張哲同時亦表示,鄭州水災之後,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者,他們也進行了檢視和研討,比如原來海綿城市的思路還合不合適?標準是不是還要提高一點?「都在不斷探索和進步。」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