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漂流學海\葉歌
Ta Kung Pao
出差美國,路過香港,有幸結識了幾位新近入職當地高校的年輕人。他們都出生於內地,留學美國,在名校獲得東亞研究(主攻中國文學)博士學位後「海歸」香港。香港高校近年來密集招聘教師當然出於人員需求,而這些新鮮出爐的博士們應聘香港也有個人考量。
美國高校帶有終身教職的長期崗位近年來越來越少。但從內地赴美攻讀博士,從文學、歷史、社會學領域畢業的文科生越來越多。本就僧多粥少,再加上「同質」PK,脫穎而出難,留在美國的機會就更少。要「海歸」內地,則要和國內畢業的大批博士競爭,論工作經驗和當地人脈未必有優勢。何況內地高校年輕教師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內卷」厲害,待遇卻可能達不到海歸博士的預期。相形之下,香港高校待遇較高,氛圍較寬鬆,和在美工作相比,又有離家較近,能滿足親情需求的優勢,香港有崗位他們自然樂意接受。
不過,在香港高校工作的壓力也不小。除了常規的教學、科研任務,衡量教師業績的一大標準是申請政府提供的學術資金,聽說有因為三、四年間申請資金一直不成功而不幸無法留任的例子。其實,在美國高校任教又何嘗不辛苦。至少在獲得終身教職前,年輕教師要教好課,要多發表學術著作,還要在服務方面表現出對本系、本校的忠誠和貢獻。美國高校終身教職的評估標準相對透明,流程相對規範,能給人以公平、公正的印象。但各校、各系情況不同,也有爭議頗大,甚至訴諸法律、對簿公堂的個案。
學海無涯,歷練艱辛,在生計與情懷之間找到平衡也不容易。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