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垃圾分類\葉歌
Ta Kung Pao
幾周前,父母居住小區的東、南、西、北四面分別多了一間小房,鋁合金材質,三、四平方米面積,我好奇要做什麼用。近日,小屋燈箱打出「參與垃圾分類,文明幸福生活」的標語,並顯示「每日投放時間:早晨6:30到8:30,晚上18:30-20:30」,才明白這是今後將投入使用的垃圾分類小屋。
本地垃圾分類的宣傳早在二○一九年就開始了。不過二○二○年疫情爆發,之後幾年一直「乾打雷不下雨」,沒有實施。其間小區物業曾在每棟居民樓前放置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標註為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易腐垃圾等。但住戶並不買賬,可能搞不清定義也怕麻煩,依舊一股腦兒丟到垃圾桶,再由小區清潔工每天兩次把垃圾桶拉到外面垃圾站去分類。也有幾名自發的撿漏者不怕骯髒,風雨無阻,每天翻動垃圾,挑走硬紙板等廢舊回收品。
今年疫情結束,垃圾分類重新排上日程。樓下垃圾桶前已樹起卡通人物小牌,提醒大家:「不要亂扔垃圾哦」。業主微信群中,物業人員鼓勵大家報名參觀「垃圾分類體驗館」。消息人士說,今後居民只需提前分類出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送到分類小屋後,工作人員會進一步分撿出各種可回收物品。只是一間小屋僱一人,每月工資兩千元的話,四人就是每月八千。物業人員說沒錢,政府發放的資金若不到位,就沒法開展。
可見,「倉廩實而知禮儀」這話不僅指老百姓只有物質生活水平到了一定高度才會講求文明禮貌,更是說推動文明進程的管理措施也需要相應的財力支撐。哪怕是搞宣傳、做教育,也需要聘用相應人員,空喊口號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濟於事。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