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美國無法對華形成科技遏制鐵幕\宇文
Ta Kung Pao
美國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再出手。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在8月中前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對中國投資。美國此舉並不令人意外,此前美國在科技領域已對中國頻頻出手,被美國納入所謂「實體清單」或實施禁限措施的企業已經超過千家,而且美國還和日本、荷蘭等國組織芯片聯盟或構築孤立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目的就是將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前沿科技的產供鏈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阻止中國科技發展,確保美國對華在科技領域的絕對競爭力。
美國對華高科技產業的禁止投資舉措,一段時間以來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從媒體炒作到國會兩走程序,在美國反華慣性難以遏制的情勢下早無懸念。華府只不過在美國反華潮流下的順水推舟而已。不過,這也是美國對華科技戰一系列舉措不達預期後的再次加碼,當然也暴露了美國反華焦慮下的急躁與倉促。從特朗普時代開始,美國已經走上反華不歸路,拜登時代不僅繼承了特朗普對華關稅戰政策,還擴大了科技戰範疇,並且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西方盟友圍堵遏制中國。
遏華措施給美國帶來反噬
特朗普和拜登雖是政敵,但對自己國家的不自信和對中國的忌憚卻是一致的。特別是拜登政府,對標中國的危機心理盡顯,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多邊場合,經常口誤的他總是不留意蹦出「中國」二字。
兩黨政客如此,美國媒體也患上恐華症,即便如《紐約時報》這樣的主流媒體,也以匿名官員的身份炒作「中國惡意軟件入侵」美軍基地電網和通信系統。美國政媒更經常以「可能」「不確定」等指責中國黑客侵入美國政府、軍方和科技企業網絡。看似嘩眾取寵,實則是美國精英階層陷入極端反華情緒不得自拔,當然這種不正常的情緒也被別有用心的政客與媒體所利用,推動美國政府和國會在反華道路上愈行愈遠。
在對華恐懼情緒推動的反華慣性下,美國政府禁止美國對華科技領域的投資政策顯然不會取得更多成效,只會讓中美關係變得更差。這也和美國今年以來的對華交流政策背道而馳。眾所周知,從廣島G7峰會開始,美國和西方統一了對華立場,將對華「脫鈎」改成對華「去風險」,而且美國對華開啟主動交流的高官訪華潮。為了賦予「去風險」更多合理性,美國虛偽調整策略:或構建排除中國的半導體產鏈供鏈,或對中國高端半導體設備和商品進行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