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美國打「台灣牌」還能打多久?\宋魯鄭
Ta Kung Pao
年邁的美國總統拜登只要出訪,必然會出現「口誤」。他的首次東亞行也不例外:在日本回答記者提問時,第三次就兩岸議題走火,聲稱將「武力保護台灣」。與過往不同的是,不僅白宮和國防部迅速表態澄清,隔天他本人也首次親自自我否定。然而,這到底這是真的「口誤」,抑或是一種策略性試探?
拜登「口誤」抑或「試探」?
首先,拜登的「口誤」已非一兩次。他執政後,在國際國內事務出現口誤隨後再被修正的事情已經多次。比如他在波蘭公開演講說普京不能再掌權,還稱美國「要確保『俄羅斯』擁有標槍導彈」,而「匈牙利」成功抵抗了俄羅斯的「入侵」。他在國內甚至忘記了自己提名的國防部長的名字。不過,下級修正上級在任何國家都是不正常的嚴重政治事件,都會挑戰國家領導人權威。這也從一方面看到美國制度的問題:下級管不了總統「口誤」,總統也管不了下級修正他。這會影響到拜登和這個制度在任何問題上所做承諾的可信度。
其次,中美當下還沒有攤牌的惡性突發事件,從美國的角度講,戰略模糊符合它的利益。軍事保護台灣是美國最大的一張牌,它具有威懾和交易兩大效果。只有威懾和交易失效後才會打出來。比如中國破壞美國對某個重要國家的制裁。而且這樣重大的政策變化,不可能在出訪他國時以回答記者提問的方式講出來。更何況,美國要達到通過台灣遏制中國大陸的目的,一定是要有道德高地,不能是它先出手挑釁。就如同這次俄烏衝突,否則它很難要求歐洲盟友一起參與。
第三,中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如果攤牌,將導致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的癱瘓。目前拜登外部有俄烏衝突,內部則面臨中期選舉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兩大挑戰,所以除非美國面臨霸權立即喪失的危險,否則這個後果也是美國不願看到和承受的。
不管拜登是不是「口誤」,上述因素決定了美國目前難以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但他老是「狼來了」的表現,會增加兩岸誤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