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從德總理訪華結果看中歐關係前景\宋魯鄭](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國際關係/從德總理訪華結果看中歐關係前景\宋魯鄭
Ta Kung Pao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不顧一些反對聲音率團訪問中國。這恰是當今中歐關係的寫照:破壞的阻力很大,但最終卻無法影響雙方的戰略關係。
應該說,當下影響中歐關係最大的變量有二。
一是俄烏衝突。美國率領歐洲盟國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對俄制裁,其後果則是歐洲不但失去了俄羅斯的能源和市場,而且在安全上甚至能源上都更加依賴美國。俄羅斯則相反,面臨歐美空前的打壓,中國的重要性大幅上升。正如前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所說:這場衝突把歐洲推向美國懷抱,把俄羅斯推向中國懷抱。
二是中美戰略博弈。儘管美國深度介入這場衝突,但認為中國才是頭號競爭對手的戰略定位並沒有改變。相反,由於這場衝突,美國的定位更加清晰、堅定。因為這場衝突使得美國看到了中國的戰略能力,特別是戰略定力,是急躁的俄羅斯所不具備的。另一方面,中國的立場使得自己能夠置身事外,坐看歐美俄三方混戰。同時還收穫俄羅斯的低價能源,並把自己多餘的能源轉賣給歐洲。考慮到中俄雙方軍事層面的長期合作,俄方應該會給予更多更重要的技術分享。
但是這兩大外部因素的嚴峻考驗,到目前為止都未撼動中歐戰略關係。從歐洲一方來講,主要有三個原因。
歐洲爭取戰略迴旋空間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