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關注現實但給不出藥方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宇文](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國際觀察/關注現實但給不出藥方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宇文
Ta Kung Pao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誰家終於揭曉,由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芝加哥大學的道格拉斯.戴蒙德、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菲利普.迪布維格共同獲得。
諾貝爾經濟學獎開出「三黃蛋」並不完全令人意外。全球經濟又到了危急時刻,之前就有分析預測對於研究銀行和金融危機領域的經濟學家更容易獲獎。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托雷.埃林森表示,今年的獲獎者「提高了我們避免嚴重危機和代價高昂的救助的能力」。這既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接現實的體現,也是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家無法給出經世濟民方案的折射。
現代經濟學理論源於西方,也都源於資本主義體系下的市場實踐。就此言,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授予西方人,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美國和歐洲兩大西方經濟體,面對通脹嘶吼毫無辦法,且都是俄烏衝突的「拱火」者。這樣意味着,在政治意識形態方面,美歐兩大經濟體走入極端,在經濟治理方面簡單粗暴,面對高通脹缺乏糾偏市場手段,沒有維穩經濟的有效工具,陷入極化偏執加息思維。
「增量後遺症」開始顯現
這是西方政府的尷尬,也是西方經濟學的困擾。尷尬的時代,呼喚有效的經濟學理論,也希望負責任的經濟學家給出有效的濟世良方。
今年三位獲獎者的理論成就和現實聯繫相對緊密。伯南克不僅是理論功底深厚的經濟學家,還在華爾街金融危機期間擔任過美聯儲主席。可以說,他對銀行倒閉產生金融危機以及如何通過貨幣金融政策去應對,既有理論儲備也有實踐經驗。1983年,伯南克曾有一篇著名論文,強調銀行倒閉不僅帶來經濟危機,而且會形成危機傳導。此外,他通過對上世紀30年代全球大蕭條的分析,得出銀行擠兌是危機持續和蔓延的主因。值得一提的是,戴蒙德和迪布維格在1983年也曾經寫過類似主旨的論文,認為一旦銀行倒閉,所涉相關各方就會陷入恐慌,恐慌情緒更會在市場瀰漫,從而造成危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