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歐洲實現戰略自主需要中國\宋魯鄭
Ta Kung Pao
冷戰結束後,雖然中國對外發展的環境發生巨變,但依舊高速發展。西方則一直不斷變化手法炒作涉華各種議題。最初是「中國崩潰論」,後來則是「中國威脅論」、「中國負責任論」。現在則不僅有「中國增長到頂論」,還有「歐洲依賴中國論」。
當中國迅速發展之初,美西方試圖阻撓和進行精神、信心打擊,所以大力炒作「崩潰論」。後來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容再唱衰,就搞出「中國威脅論」,試圖阻撓中國在世界上獲得相應的地位和認同,貶低和否定中國發展的價值和合理性,以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製造困難。在失敗後,西方轉而提出「負責論」。其目的不僅是要讓中國在不獲得相應權力的前提下為西方的問題承擔代價,還要通過這個方式減慢中國的發展。
比如中國早在2010年就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現在經濟體量更是日本的三倍多,但在美歐控制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仍然居於日本之後,其比例僅為中國經濟在全球比重的三分之一。
從特朗普開始,美國接連兩任總統從過去主要依賴輿論戰轉向直接物理出手:接續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人才戰。拜登在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聲明,他將阻止中國超過美國。於是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增長到頂論」和「歐洲依賴中國論」又粉墨登場。
中歐具共同戰略利益
「中國增長到頂論」,目的是要「證明」中國不可能超越美國。只要有人信,那麼對中國的信心就會下降,對美國的崇仰就不會動搖,在國家方向的選擇上當然會偏向美國,從而達到美國低成本維持優勢的目的。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