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術館辦徐悲鴻研究展
Ta Kung Pao
圖: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對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進行修復。圖為修復過程中。
【大公報訊】作為近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徐悲鴻影響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美術史研究和教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中國的油畫教育體系幾乎是一片空白時,徐悲鴻就已接觸了西畫並受到了專業訓練,且於不斷勤學苦練後,在歐洲獲得了一定聲譽。
《婦人倚窗像》為一九二二年徐悲鴻於德國柏林的臨摹之作,原作出自油畫大師倫勃朗(Rembrandt,又譯林布蘭)之手。這張臨摹畫作為徐悲鴻留歐研習美術、從畫家向大師昇華時期的重要作品,見證了徐悲鴻當時對西畫的推崇,亦展現了他心繫祖國,試圖利用西方繪畫體系力挽國內美術界頹勢的決心。此畫在贈送給至交、好友孫佩蒼後,漂洋過海幾經轉手,現為廣東「和美術館」所藏。
紀念作品創作100周年
倫勃朗在繪畫中對光影的處理,對散塗、平塗及厚堆技法的運用,都對徐悲鴻有深刻影響,他本人也曾寫道「時最愛倫勃朗畫」。該作品在幾經轉手的過程中,經歷了托裱、補色、重塗上光油等多次修復,這些痕跡已然影響了作品的審美觀感和保存狀態。
二○二二年正值《婦人倚窗像》創作一百周年之際,「和美術館」舉行「盡精微 致廣大──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修復研究展」。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與油畫修復工作室通過紅外成像、紫外成像、X射線成像等非破壞性科學手段,對徐悲鴻臨摹倫勃朗《婦人倚窗像》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與分析。修復運用物理方法去除不當托裱;經過溶解度測試後,選取合適的化學試劑清洗老舊光油及補色層;使用可逆材料進行畫層填充;遵循可識別的原則對顏色層缺失部分進行補色處理,在最小干預的修復原則下對作品進行了完整修復。此舉不僅能夠延長作品的保存壽命,讓這張具有代表性的臨摹之作也重回大眾視野,也能從科學的角度幫助了解徐悲鴻的藝術世界。 圖片來自和美術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