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若流水 共看明月\銀行業青年 郭昱杉
Ta Kung Pao
提到武俠小說的經典,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至今仍讓不少讀者津津樂道。
不同的人或許有對《射鵰》不同的理解角度──有人讀到的是儒家理念: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主人公郭靖的形象便印證了《論語》裏對仁者忠義仁愛的刻畫,以「仁」為核心,質樸厚道、剛正不阿、克己復禮、捨己為人。有人讀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庸之道、陰陽五行、自然哲學、琴棋書畫……融會貫通,互為表裏。有人讀到的是大漠風光:大漠邊塞刺骨的雪寒與撲面的風沙,那種壯麗、深沉之美,讓人感到勃發的生命力和生命的厚重。有人讀到的是相濡以沫:郭靖和黃蓉互敬互愛、互幫互助,攜手度過了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相濡以沫的一生。有人讀到的是家國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民族豪情,鐵血丹心。
無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還是保家衛國、「女中諸葛」的黃蓉,讓人豪氣頓生。這種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和文化理念,是深深刻在中國人血脈裏的。
《射鵰》有獨特且富有個性的人物故事,亦有很多樸實而深刻的哲學。我每次重讀,都會深刻地感嘆:這樣宏大場景、結構完整、人物豐富、博古通今的文學作品,所帶給讀者的感受,既多重又同質。在一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情懷下,在它所構建的華人獨特的共同精神世界裏,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兩岸讀者,更易喚起情感共鳴。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幾百年後,也依舊會有人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裏暢遊。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閱讀金庸,閱讀《射鵰》所感受到的,就好似無論古今、無論何地何時的人們,望着高懸的同一輪明月,心中所湧起的相似情思。也許這也就應了金庸先生的生前遺願:「希望我死後一二百年,仍有人看我的小說。」時間會流逝,世事會變遷,但文化傳承的力量,以及所帶給讀者的心靈契合感,會如同那皎潔月華,持久綿長,亙古恆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