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資助 提升地區服務質素\香港菁英會理事 莫健榮
Ta Kung Pao
圖:政府應撥出更多資源建立義工網絡,更好服務當區居民。
市民期望新一屆政府地區行政有所革新。有學者形容香港地區行政是「基層自治」,政府鼓勵和協助居民自發在公共屋邨成立互助委員會、居屋和私人屋苑成立業主委員會和業主立案法團。同時,地區存在非官方成立的居民團體和地區組織,聯繫着所屬的居民和會員,也解決着不少居民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
除互委會定期申領少額政府資源外,其他組織並無恆常申領政府資源。各區民政事務處除協助互委會、業委會和法團開會,每年一度有地區活動基金申請外,有關居民組織和政府間並無太多交集聯繫。政府不少資源流向了各NGO在地區開設的青年、長者、婦女和照顧不同人士需要的中心。這些中心獲社會福利署資助日常營運,聘用不少社工為居民提供着專業和專門服務,但礙於服務區域過大,如一間長者中心可能要服務附近數個屋邨的長者,並未能提供貼心和就腳的地區服務。
在第五波疫情最嚴重時,地區行政面的不足之處便完全暴露出來,例如政府無法單靠公務員完成派發抗疫包的工作,甚至嚴重「塞車」。在這個時候,愛國愛港地區組織不單自發派發抗疫物資,解答居民各類有關疫情的問題,更組織義工隊協助政府包裝和派發抗疫包,部分組織義務為居家隔離的市民送藥和生活物資。這些愛國愛港地區組織已成為繼區議員外,服務地區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提出在十八區成立「地區服務和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亦可在日常推行關愛行動,團結互助,增加社會資本,凝聚民心。筆者期望,義工網絡可與現時活躍於社區服務的居民組織結合升級,同時政府可以撥出資源,以便居民組織更好地服務當區居民,協助政府宣傳及推廣政策,令地區行政達致良政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