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中史課程 提升教師水平\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會務顧問、黑龍江省青聯港區委員、香港菁英會執委兼教育研究會秘書 李文傑](http://img.takungpao.com/2022/0904/20220904042354855.jpg)
優化中史課程 提升教師水平\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會務顧問、黑龍江省青聯港區委員、香港菁英會執委兼教育研究會秘書 李文傑
Ta Kung Pao
我們如何增強香港市民對國家及民族文化的認同?首先我們應由「一國兩制」說起。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提出「四個必須」,第一個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習主席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在這個前提下,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享有高度自治權。
雖然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但這不會改變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實。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一些香港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對「香港人」與「中國人」兩種身份產生割裂,這既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因素,也有特區政府過去的不足所形成。
香港回歸後,教育制度中的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明顯不足。新一屆特區政府需要改革國民教育的策略,優化中史課程,特別是近代史一直只着重教授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簽訂不平等條約、抗日戰爭等事件,少講解新中國成立後的發展和成就。這段空白無形中造成學生與國家之間形成一種距離感,不利於培養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因此,特區政府當局及學校應補強教授中國現代史上的不足,同時也要保證教師的質素,確保學生能正確理解每一段歷史事件的意義。
國民教育之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必須的,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十四五」規劃等重大發展機遇,我們唯有更加深入認識國家,認識我們的民族,才能配合國家發展。現時已有不少香港青年把握大灣區機遇,到灣區內地城市就學、置業、創業,融入內地發展,但仍有一部分港青對於邁出第一步感到猶豫,這正正需要我們在背後推一把,讓他們在為國家貢獻的過程中成就自己。正如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國家的航天科技發展,並取得觸目成就,增強香港青年人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才能真正發揮「一國兩制」的最大優勢。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