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論事/黎智英所謂的「國際律師」活在幻境\江樂士
Ta Kung Pao
黎智英涉及的國安案件審訊於今年1月2日開審,由原訟法庭的三位法官主持。負責此案的主控官周天行在庭上指出,黎智英是一個激進的政治人物,打着「爭取民主自由」之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從事反中亂港的活動。
黎智英和《蘋果日報》相關聯的三家公司被控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以及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控方在開審92天後結案,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在7月23日陳詞中聲稱:控方證據不足,黎智英應「毋須答辯」。
「毋須答辯」是辯方在審訊中期或開案陳詞時採取的法律手段之一,其理據是無證據顯示被告犯下某種罪行,或證供薄弱、前後矛盾,不足以取信。辯方申請「毋須答辯」後,法庭會審視表面證供,判斷證供是否不足以讓被告入罪。倘若如此,法庭會依法銷案。
三位法官不用多久就駁回了辯方的陳詞。在7月24日,法官杜麗冰表示考慮了控辯雙方的陳詞後,三位法官裁定辯方需要答辯。
雖然法庭有此裁決,控方也得排除一切合理疑點才能證明黎智英有罪。
法庭作出此一判決後,黎智英的所謂「國際律師團隊」隨即再發起輿論攻勢。這個由加拉赫(Caoilfhionn Gallagher)領導的團隊在7月25日發表聲明,指加拉赫和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對被告的困境表示「嚴重關切」,並呼籲採取行動確保黎智英盡快獲釋。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