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回憶錄:在德國波茨坦高等可持續能源研究院的經歷\陳清泉
Ta Kung Pao
圖:德國波茨坦高等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作者供圖
我要感謝我的朋友,一九八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Carlo Rubbia。我邀請他於二○一一年七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訪問香港,在我主持的國際電機會議IC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作主旨演講。隨後,他邀請我到德國波茨坦的高等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IASS)任高級研究員。該研究院是根據在波茨坦舉行的諾獎得主論壇的建議,由德國總理默克爾批准於二○一○年成立的。第一任執行院長是德國前環保部長、聯合國副秘書長(一九九八至二○○六)Klaus Töpfer,首任科學院長是Carlo Rubbia(二○一○至二○一五)。按照慣例,IASS高級研究員的聘期至少為一年。而我各項事務頗為繁重,時間上難以保證。但他很看重我,願意為我打破常規。他說:「對你來說,你可以隨時來,也可以隨時走。」該研究院坐落在風景優美的波茨坦深湖(Tiefer See)和明亮湖(Heiliger See)之間,行政樓前面不遠是深湖,從後樓研究院樓步行十幾分鐘就到明亮湖風景區。
於是,我從二○一二年直到二○一四年,每年暑期約兩個多月到波茨坦做研究。波茨坦在柏林的東邊,和柏林只一河之隔,地屬前東德版圖,這條河是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的分界線,也是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交換俘虜的地方,時至今日河上面的橋面上還刻有當時東德和西德的分界線。
研究院所在的城市波茨坦是二戰剛結束時,美國、英國、蘇聯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瓜分世界的地方。波茨坦會議是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到八月二日,美、英、蘇三國首腦杜魯門、邱吉爾(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以後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斯大林舉行戰時第三次會晤,史稱「波茨坦會議」。這次會議對於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具有重大意義,並就戰後許多重大問題達成了協議,從而確立了戰後世界的格局。會址在明亮湖邊的塞西林宮,是波茨坦許多王宮中較小但是很秀麗的地方。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德皇威廉二世為他的長子—威廉皇太子在波茨坦北部建造了一座仿英國鄉間別墅風格的宮殿,並以太子妃塞西林公主的名字命名,稱塞西林宮或稱塞西林霍夫宮。當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工程停頓,直到一九一七年才建成,耗資約一百五十萬馬克。我在波茨坦IASS研究院附近散步時還看到當時斯大林、邱吉爾和杜魯門的住處,後者當地人稱之為小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