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裏的骨氣和志氣\尖沙咀社區青年 李耀庭
Ta Kung Pao
《三國演義》是我從小就喜愛的古典名著。它對我的成長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它如同老朋友一樣,陪伴着我,引導我愛上了中國歷史,在整個中學時代,中國歷史科也是我引以為豪的優勢科目。這個暑假,當我再次重溫它,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以劉備、曹操和孫權等英雄豪傑的故事為主線,以描寫戰爭為主,述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表達了對明君良臣清平世界的渴慕。《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它雖然也是說歷史,但與史書不同,它以一種通俗易懂方式解說而成。作者羅貫中身憑個人的時代感展開合理想像,我認為,這是歷史空間在文學著作中被藝術地、彈性地表達。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說過:「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三國時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作小說的材料。」
羅貫中十分擅長描寫戰爭,手法多樣,一場場刀光劍影讓讀者身臨其境。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原本史書沒有描寫得十分細緻的戰爭,被描寫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讀來驚心動魄,讓人更容易理解代入。
兒時讀《三國演義》,更貪圖它的「熱鬧」;如今,作為一個青年人再讀《三國演義》,我更從中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義」二字。「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趙子龍單騎救主」等等,雖然部分情節不符史實,但看見書中那些英雄人物之間各為其主又惺惺相惜,作戰英勇,心中不無悸動,無時無刻在投入和幻想這些角色,每一次的遐想都讓我熱血不已!這也正是《三國演義》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我愈發明白,《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何為演義?就是演繹義理,所以一些地方不符合史實是正常的,只要達到「演繹義理」這個目的,就是一部好作品。
我們在文藝作品中了解歷史、走進歷史,並不只是了解往事,最重要的是要吸收到做中國人的底氣、志氣、骨氣的道理和精神。
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那些英雄豪傑栩栩如生的形象、那種為了正義氣吞山河的氣勢和英雄們一心為國為民的宏偉抱負,依然鮮活在我的眼前,讓我對中國的歷史更加着迷。於是,我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時代的豪傑和英雄,為民族復興、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