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中国行引发批评,回国后遭冷遇
The New York Times
马克龙受到一些盟友的严厉批评,被指讨好北京。他关于欧洲不该成为美国“附庸”及台湾问题的言论引发了担忧。在国内面对大规模抗议的马克龙陷入上任以来最为孤立的境地。
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国受到了隆重接待和国事访问该有的所有礼遇,为期三天的访问几乎充分展示了双方的好感,他显然希望这能进一步推动他让法国坐上世界大国谈判桌的雄心。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崛起成为全球冲突的仲裁者,眼下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马克龙回到欧洲后受到了冷遇。
他在国内已是四面楚歌,每周都会有大规模抗议活动,现在他发现自己在国外被痛斥,人们批评他天真无知——首先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在激烈示好之后未能劝阻普京,现在是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后者希望离间欧美关系,并警告美国不要“遏制”中国。
中国之行的后果让他比六年总统任期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立——在国内不受欢迎,在国外不受信任,因为他不仅试图重塑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重塑乌克兰战争后出现的任何国际秩序的根基。
在短暂的访华期间,马克龙接受了中法联合声明所称的“与中国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从华沙到华盛顿的盟友不是感到被疏远就是感到担心。他采用了中国关于“多极”世界的说法,大谈摆脱“集团”、从“冷战思维”中解脱、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依赖。
周五,马克龙和习近平在广东省省长官邸举行的茶道仪式前。 Pool photo by Thibault Camus
最令人担忧的是——尤其是对美国而言——他在回国途中接受Politico和法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抵制成为美国的“附庸”,台湾的安全不是欧洲的问题。
台湾的民主自由与乌克兰的民主自由有何不同,俄罗斯独裁威胁与支持莫斯科的中国独裁威胁有何不同,这是马克龙没有回答的两个问题。
谈到台湾,他说:“更糟糕的是,认为我们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追随者,应该适应美国的节奏和中国的过度反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周二,爱丽舍宫觉得有必要澄清法国究竟是站在哪一边的。它说,法国“与美中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美国是我们的盟友,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事实上,澄清的必要性表明,马克龙让他的盟友感到何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