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面临新疫情危机:无法与病毒共存,也无法“清零”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医院不堪重负,病例持续飙升,港府采取了内地的封闭管理、计划建方舱医院等抗疫手段,但由于其独特政治模式,香港无法与病毒共存,也难以不惜一切代价“清零”。
香港——这些场景直接出自中国对抗新冠病毒的战术手册。派工作人员大军将居民封锁在家中。建设一个巨大临时医院的计划。还有周三在当地报纸头版占主要篇幅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命令:“把尽快控制疫情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不过,最近这次疫情暴发的地点不在中国内地,而是香港。而且,内地政府的高姿态能很快见成效,在这里却不会马上给疫情带来缓解。
随着香港陷入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轮新冠病毒疫情,不堪重负的医院不得不让患者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等待。等着做病毒检测的队伍蜿蜒穿过公园和足球场。随着官员们选择有针对性的封闭管理,而不是全市范围的封城,确诊病例数仍在指数式增长。研究人员警告,夏季到来时,最新这轮疫情可能会导致近1000人死亡,这是过去两年香港死于新冠病毒人数的四倍多。
香港措手不及的应对暴露了其应对新冠病毒能力的一个关键弱点。与其他面临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激增的地方不同,半自治的中国城市香港不能选择与病毒共存;中国政府继续要求地方政府对病毒感染“清零”。但香港仍保留着大陆未曾有过的某些自由,无法动用中国政府的全套威权主义工具,或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似乎无限的人力,以阻止病毒传播。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甚至连定义政府用来描述其做法的术语——“动态清零”——都有困难。
在香港等候接种科兴疫苗的人,摄于周二。 Kin Cheung/Associated Press
“‘动态清零’,我承认是一个内地的策略要求,”她上月对记者说。“但我不是‘始作俑者’,所以如果你要‘动态’二字很权威性的定义,对不起,真的解释不了。”
从本质上讲,香港面临的危机反映了其独特政治模式的局限性。卫生专家指出,某些措施,比如对全市进行强制病毒检测,在香港不切实际,还可能激起已对政府深感不信任的公众对政府的愤怒。但随着中央政府通过使用国家安全法全面压制异见,对香港施加越来越严格的控制,这些考虑可能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一些人把香港对疫情采取更严格限制措施的意愿称为其对北京表忠诚的指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香港问题的法学教授田飞龙说,“香港抗疫出现漏洞和摇摆,说明特区政府部分官员并未满足‘坚定爱国者’的要求。”
香港政府上个月被迫出面澄清,对动态清零的有效性发表“一般纯意见讨论”不涉违法。此前,亲北京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暗示,质疑动态清零可能违反香港国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