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金融统计数据出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Beijing Daily
4月11日,今年我国首季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创新高。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一季度,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0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95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居民部门贷款恢复正增长,本月新增7539亿元,但同比少增3940亿元。结构仍然不够理想,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848亿元和3735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394亿元和2504亿元。从数据上看,居民消贷和按揭需求较上月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压力,消费需求仍然偏弱。
从货币供应看,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
同日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
温彬表示,整体上看,本月金融数据超出预期,社融分项较为全面增长,反映金融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下,宽信用效果开始显现。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增信贷结构改善尚不够明显,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信贷增长弱于去年同期,体现了实体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未来,外部形势更趋复杂多变,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从3月的物价数据上看,我国通胀尚温和可控,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发挥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双重功能,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从3月金融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尚未完全恢复,居民中长期信贷增长仍然较弱,仍需要稳健货币政策维持偏松操作。央行等部门也曾多次强调要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未来有可能会通过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工具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扩大信贷需求,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通过科创、养老等专项再贷款及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或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同时也将加大对消费与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整体上看,3月金融数据显示总量温和回暖,信贷、社融和M2增速基本回到1月末水平,但呈现结构依然不太理想的特征。据东方金诚团队判断,下一步按照稳增长“政策措施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要求,二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在加大。其中,降准能够切实提升银行放贷能力,而降息则有助于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也是缓解楼市下行的关键所在。预计全面降准和政策性降息有望最早在4月落地,这将引导后续金融数据延续总量回暖势头,信贷和社融结构也将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