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科技资源“改造”为科普展品,首钢园送上“科普盛宴
Beijing Daily
近距离参观月壤实物、直观感受大模型的快速运算过程、模拟驾驶国产大飞机C919……昨天,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首钢园开启。展厅中,一批最新的顶尖科技成果化身科普展品,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体验。
在首钢园11号馆,小观众刚进门,就被月壤实物所吸引。“我们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我想把‘玉兔’接回来!”能近距离欣赏我国探月工程再入返回试验器“嫦娥5T”实物,孩子们兴奋不已。“激发孩子们的好奇与热爱,正是我们做这次展示的初衷,期待孩子们未来也能加入探月和深空探测的队伍中。”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工程师张天馨说。
随着ChatGPT为人们所熟知,人工智能绘画悄然流行。但从输入指令到输出画面,人工智能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这个过程讲原理肯定是很抽象的,所以这次展览,我们把生成过程的算法做了可视化处理。”科大讯飞科协副主席、人工智能科技传播中心主任包明明对系统发出指令后,图片从明显的马赛克效果逐渐变清晰,“这个过程就是大模型的快速运算过程,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从地底深处的岩芯样本,到石化工厂的再加工,再到新能源的探索利用,“一滴油的奇妙旅行”展区运用科普游戏、交互设备等手段,展示了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成就。记者注意到,展区一角有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外套,这与石化行业有何关联?工作人员介绍,石化产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件阻燃服的面料是被誉为“子弹打不透、烈火烧不着”的对位芳纶纤维,是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自主研发的产品,它不仅能防静电,还可以耐受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
国产大飞机C919与观众的距离也不再遥远,在C919模拟驾驶器前,等待体验的观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之前坐过飞机,这次能来开大飞机,开心!”一位正在排队的小观众兴奋地张望着。这台模拟驾驶器真实还原了C919的机舱环境,主仪表板、操纵台、脚蹬等设备一应俱全,观众可以体验在多种天气环境下“飞行”。
在户外展区,一批急救、火灾、地震等应急科普项目可供观众体验:用拳头顶住海姆立克科普机器人的腹部,仪器即可识别操作者的力度、角度等,判断急救动作的完成度;使用电子虚拟灭火器,能更方便地进行灭火器操作训练;“地震来了”虚拟现实设备则为观众带来鲜活的防震减灾知识。
本次活动还专门开设了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区,展现“科学育人”成果。本市10所学校把学生在校内科学课程上研发、制作的作品带到现场,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的30件优秀科创作品也进行了集中展示。
(原标题:首钢园送上“科普盛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刘苏雅

全体小伙伴看过来!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月榜炸裂来袭,官方媒体坐镇、网络达人整活、民间高手逆袭,AI黑科技炫酷加持、胡同烟火气拉满、国际范儿惊艳全场……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直接拉满,50部神作C位出道,凭借脑洞大开的创意、前沿技术的加持和直击人心的叙事,让北京的千年底蕴和时代脉搏跃然纸上,每一帧都在诉说着“京味儿”故事! 多元视角定义“北京范儿”!要说这次月榜的最大亮点,那必须是“破圈”二字!快手“北京发布”账号制作的《胡同新说北京范儿之古都新韵微短剧》中,胡同大爷变身rap达人,用说唱和情景剧演绎老城保护与社区治理,传统与潮流无缝衔接,“北京范儿”基因溢出屏幕!抖音自媒体创作者@老丈人说车制作的《不愧是帝都!已经发展成这样了!》,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公共空间的“赛博”视角,让人直呼“科幻大片照进现实”!而快手@朝阳群众账号制作的《爆笑!当外国霸总爱上北京朝阳……忒上头了》更是笑点与温情齐飞,跨国文化与城市建设碰撞火花,妥妥的流量收割机!无论是科技感爆棚的未来之城,还是烟火气十足的老胡同,亦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国际舞台,都被创作者们玩出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