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最差的年初开局 A股的脊梁在哪里?](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2/id13558387-GettyImages-1203697251--600x359.jpeg)
陈思敏:最差的年初开局 A股的脊梁在哪里?
The Epoch Times
若从A股广大中小投资人立场而言,“官方政绩”股市融资额十年新高,IPO数量全球第一,恰恰说明A股市场至今仍是“重融资轻回报”,大量上市公司从股市融到了钱,但却没有给予投资者回报,A股市场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韭菜园”;至今不足1%退市率充分反映出监管机构形同虚设。
多个公开统计显示,2022年1月从4日开盘以来到28日收盘,A股经历了惨烈地下跌,在这一个月里,A股三大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跌7.65%、10.29%、12.45%。个股方面:1月25日,两市总计4600多只股票中,有超过4400只股票下跌,占比超过95%,对照来看,2016年1月4日A股熔断,市场2809只股票,下跌个股2505只占比不过近9成。
以上数据说明的是,A股今年1月份短短18个交易日,沪指从3640点跌到3361点,两市成交额跌破万亿关口,下跌个股数创历史记录,沪指创下近几年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势,除了2016年1月份的休克熔断,没有比今年更差的开局了。
而且就在1月中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的官方年报发布后,A股市场仍未止跌,真的面子挂不住,26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两大证券报直接在头版喊话,《证券日报》更是头版发表重磅口号喊话机构投资者“挺起A股的脊梁”。27日响应者寥寥,大盘跌的更惨,28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三大证券报头版再度发声力挺A股,28日沪指欲振乏力收在3361.44点,相比2015年股灾年底3539.18点还要短少178点。
检索新闻可知,A股只要暴跌成熊,大喉舌的做法是先去找替罪羊。在此之前的权威解释,外因几乎都是怪罪美联储货币政策,内因多是试图归咎于散户追涨杀跌;如今权威解释改称1月份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海外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要让“A股机构投资者挺起脊梁”。
根据2021年A股IPO相关盘点,2021年520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金额超过5400亿,IPO数量和金额都创出了历史新高;再加上已经上市的公司再融资逾1.23万亿(不包括北交所公司),A股年度“吸金”将近2万亿,仅此数据可以表明,不管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没有理由去背“脊梁不够挺”的这个锅。
那么A股应该挺起的脊梁是什么?如果按照习近平2017年7月14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这番讲话:“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而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A股脊梁应该与证券监管体系、监管部门有很大关系。
不同于官方喉舌,民间舆论通常在说到中国股市30年发展过来存在的各种主要弊端、监管乱象,都可以归结为制度结构问题,而这个不能不从股市创立之初说起。
中国股市是在江泽民时期1990年设立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据人民日报旗下的专业期刊《上市公司》杂志曾经刊文称:“依照江泽民总书记‘搞证券是现代经济中一门复杂的学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证券工作者,务必在认真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驾驭和正确运用正确手段的本领’的指示精神,坚持为上市公司服务,为上级部门监管服务,为国内外证券机构和研究部门服务,为建设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中心服务,为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