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艱苦奮戰 市民多走一步](https://www.webjosh.com/assets/img/source_default_img/china-chinese-ta-kung-pao.jpg)
醫護艱苦奮戰 市民多走一步
Ta Kung Pao
第五波疫情爆發,市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意味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亦是史無前例的巨大。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應外界關注的醫療系統抗疫問題。筆者看畢整個訪問,得到的觀感就是市民抗疫艱苦,守護我們健康的醫護人員更苦,在醫療需求大、人手較短缺的情況下,時刻照顧着病重、病危的新冠患者。現時各方人士都在合作、改善抗疫工作,作為香港一分子,我們每個人多走一步,就會做得更好。
醫護確診人手缺 各種原因加劇壓力
看高拔陞的專訪,我們能夠從中看到衞生部門、醫管局以至各公立醫院的困境,例如醫管局有8萬多員工,目前已經有超過1.1萬員工感染新冠病毒,還有不少因為家人確診而變成密切接觸者,需要暫時離開工作崗位、進行隔離;與此同時,一些確診、治癒的長者,因為不同原因而未能回到安老院舍,滯留在醫院,又需要醫護人員照顧,這亦進一步加劇了醫療系統壓力。筆者相信,現時每個醫護人員都在艱苦奮戰,需要社會關注和支持。
外界或者有個觀感,就是病房、病床不夠,質疑特區政府,甚至連公立醫院都一併質疑,但事實上,公立醫院普通病床轉為隔離病床的數目,開始時候比例是20%至30%,現在醫管局的目標為50%,令更多的病人可以入院。值得留意的是,特區政府日前已經宣布,將伊利沙伯醫院用作收治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致力達到抗疫專家「四個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 「四集中模式」)。
各界應為醫護減壓 為醫療系統「分流」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而醫管局、公立醫院負起了「治療」的主體責任,特區政府各部門可以做的,就是負上分流、分治、隔離患者的重要責任。例如病重、病危人士,送到醫院治療;而輕症患者,則送到各社區隔離設施暫時居住;至於那些無症狀患者,就留在家中居家抗疫。筆者看近日的發展,特區政府在分層分級診療的工作方面,已經逐步取得進展,但現時仍有社區隔離設施仍未善用,政府理應可以再分配得更好,為公立醫院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