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渐渐远去的名字,但他在20世纪的文艺界名头却是响当当
Beijing Daily
周瘦鹃,这是一个渐渐远去的名字。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现当代作家、翻译家、名编辑,民国文坛“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有“哀情巨子”之称。其大半生以鬻文、编书为业,不但作品多产,且在文坛交游广阔,故而在20世纪的文艺界名头响当当。不过可能较少人知道,在文名素著之外,周瘦鹃还有着高超的园艺水平,以此为基础所衍生的园艺散文,亦为识者所称道。
紫兰小筑 意别红尘
周瘦鹃莳弄花草之兴致,大约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过此期间囿于条件所限,花草只是“白相相”而已。他真正全身心投入园艺事业,则要等到30年代初。这时上海滩风雨如晦,同时周瘦鹃遇到事业转折点,编辑生涯走入下坡路,矛盾错综,其个人情绪上产生退隐思想,渴望摆脱名利纷争,过上恬然静谧的生活,于是开始在故乡苏州物色屋宅,准备归隐。
不久天从人愿。周瘦鹃集创、编、译于一身,日日夜夜勤于著述,主编的杂志《紫罗兰》、鸳鸯蝴蝶派代表刊物《礼拜六》周刊以及翻译小说集等,销量均颇佳,再加上大量著译单行本作品、编辑期刊的出版,都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经济方面的殷实,使得他有足够的财力,在纷扰的民国乱世,于山水秀丽的苏州,购到废园一座,作为遁迹故乡、隐于闹市的一隅清欢地。
位于苏州市一条幽僻小巷里的王长河头三号,占地近四亩,原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后裔的产业,园已残破。周瘦鹃被园里的一株素心腊梅和一簇天竺所吸引,遂花费所有卖文所得积蓄,于1931年冬购下该园,又买下南邻半亩土地,合并开拓。因喜爱紫罗兰,乃为新居取名“紫兰小筑”。此后,他叠石成山、掘地为池,同时广植花木、藏蓄书画文玩,陆续造起屋四间、栽下树百株,不久便绿草如茵、花木扶疏,颇具园林之胜。1932年,周举家迁入此园定居。
满园葱茏、淡香疏影,世外桃源般的姑苏园宅“紫兰小筑”,是周瘦鹃寄情花草、潜心研究盆景盆栽的小天地。数间平屋分别起名为爱莲堂、紫罗兰盦、寒香阁等,屋前假山重叠、碧池漾波,所植花草树藤、佳种名木不下百种,此谢彼开,一年四季皆可品赏。他陶醉其间,自比陶渊明与林和靖,试图超脱世俗。花园中的绿意满目、鸟雀啁啾,也给他带来了一段与世无争、快乐安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