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吹哨人”为何披露1958年台海危机机密文件
The New York Times
埃尔斯伯格曾揭露美国关于越战的谎言。随着台湾问题升级,他披露1958年美国曾考虑对中国大陆使用核武器以保护台湾,希望借此引起对《反间谍法》以及台海危机的讨论。
经历了幻灭的军事分析师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因在1971年泄露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而闻名,在漫长而精彩的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曾希望自己被起诉。他希望我能帮他实现这个目标。
他期待的指控是根据《反间谍法》被控不当处理国家安全机密,他的计划是给我另一份他在几十年前拿走的机密文件,他一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保管着这份文件。他希望藉此给最高法院一个机会,明确将该法适用于那些向记者泄露政府机密的人是违宪的。如今,前总统特朗普面临31项指控,正是违反了这部《反间谍法》,尽管案情截然不同。
埃尔斯伯格在1971年披露了五角大楼文件——一份关于越南战争的机密研究报告,显示了一代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如何对公众撒谎——他的行为及其后果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成为定义他的一生的事件。
但在一些讣告中,也可以隐约看见2021年的一个插曲,当时他给了我一份绝密文件,内容是美国军方领导人在1958年推动对中国率先实施核打击,罔顾苏联会替其盟友进行对等报复的风险,以及数百万人的死亡。
在审视他对后世的影响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希望通过揭密让人们开始关注《反间谍法》的问题。
“如果被起诉,我会重申我的信念,也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就像我过去所做的那样——不是犯罪,”他告诉我,他还说,利用该法案“将出于公共利益的机密披露定为犯罪”应该被视为违宪。
政府有多种手段来阻止和惩罚未经授权向记者和公众披露信息的行为,而且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政府从未试图将泄密者送进监狱。《反间谍法》早在“一战”就已成文,但直到20世纪下半叶,政府才开始试图用它来起诉泄密者而不是间谍——起初收效甚微。
1957年,军方在军事法庭上对一名陆军上校提出了《反间谍法》指控,罪名是向记者提供有关一项有争议的导弹计划的信息,但检察官撤销了指控。1971年,司法部在针对埃尔斯伯格和曾帮助过他的同事安东尼·罗素的案件中首次成功发起此类起诉。但该案被法官驳回,理由是政府行为不当和非法收集证据。
十年后,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再次尝试,以《反间谍法》起诉一名国防分析师,此人向《简氏防务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提供了一家苏联造船厂的机密卫星照片。他被判有罪。但是,只有一个人因为几十年来经常发生的这种行为而被送进监狱,这太奇怪、也不公平了,因此比尔·克林顿总统在2001年赦免了他。
然而,司法部从乔治·W·布什总统执政中期开始时不时使用《反间谍法》追究泄密者,这一做法在两党总统任内持续了下去。该法为被告设置了严厉的惩罚——每项罪名10年监禁——并且禁止被告通过辩称他们的披露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建议陪审团宣告无罪。大多数被告接受认罪协议是为了避免被判长期徒刑的风险,从而排除了就这种情况下使用该法律是否合宪提出上诉的机会。
2014年,埃尔斯伯格和我讨论过政府在日益增加对该法的使用,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到泄露监控活动机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如何加入了埃尔斯伯格参与创立的一个非营利性新闻自由组织的董事会。(埃尔斯伯格曾公开表示,斯诺登和他志趣相投,后者为了逃避《反间谍法》指控一直流亡在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