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建明:完善選舉制度才能更好落實民主權利
Ta Kung Pao
文/葉建明
香港各界正緊鑼密鼓地為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做準備,但一些逃亡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不甘於失去陣地,在海外不斷製造雜音。被通緝的畏罪潛逃分子羅冠聰日前更是宣稱獲美方「邀請」作為「唯一港人」參加所謂「領導人民主峰會」,以所謂香港「民主代言人」身份,對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香港民主制度指手劃腳。
這種「民主自畫像」挺可笑的。因為羅冠聰之流原本就是香港民主制度的踐踏者,是香港選舉民主的破壞者。美國讓這樣的人為香港「民主代言」,不過是貽笑大方而已。
香港回歸後,中央尊重港人對民主的追求,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下,針對回歸前港人缺乏真正民主的狀況,不斷滿足港人對民主的願望,對選舉民主不斷進行調整。但是,那些反中亂港分子利用了市民的良好願望,利用了選舉制度的漏洞,打著民主的旗號,乾著反民主的事情。
這些年來,在泛政治化的攪動下,不民主、反民主的情況不斷乾擾和影響香港的民主實踐,立法會乃至區議會選舉成為社會嚴重撕裂的動因。首先,他們在選舉中背離民主的初衷。參選中不是比拼政綱、依靠能力,而是比誰更激進,誰與政府更對抗,將民主實踐變為對社會的對抗與撕裂;第二,選舉的激進化令那些沒有任何政治團體背景,愛惜羽毛、厭惡攻訐的參選者,在選舉中難以勝出。令很多願意為香港服務的各種高級人才被阻擋在立法會門前,議會只能是黑白兩色,欠缺多樣性和更廣泛的代表性;第三,以「初選」來操控選舉。一方面煽動選民集體做同一種表態來裹挾民意,試圖操縱選舉事務。一方面剝奪某些參選者的權利,威脅參選人必須按初選結果行事,否則在政治上封鎖其;第四,剝奪選民權利。有選民前往投票,卻發現自己的選票已經被他人冒領。還有人以各種方式阻擋老人投票。香港選舉中的這些問題能被視為「民主」而自豪嗎?羅冠聰之流難道能據此成為「民主楷模」嗎?
從履職來看,那些利用選舉漏洞進入立法會區議會的人,並沒有因為權為民所賜,就要為民辦實事的「民主自覺」。他們一旦上位,變本加厲破壞議會的民主秩序。他們在立法會為反而反,甚至不惜阻擋財政預算案,阻擋涉及民生議題的通過。這些情況談得上行使民主權利嗎?如果一定要與民主二字掛鈎,那也只能說,是劣質民主,是對民主真諦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