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视界:马斯克突访中国,双方各有所得](https://gdb.voanews.com/53c07211-d835-434b-9111-bbeabc7ffeed_cx0_cy3_cw0_w1200_r1.jpg)
聿文视界:马斯克突访中国,双方各有所得
Voice of America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无预兆地访问中国,并受总理李强的接见,后者还设宴款待马,在西方的企业家中,这番礼遇是很罕见的。对马来说,此次突访中国,从公开报道来看,有几大目的;对北京而言,西方大企业从来就是中国的统战对象,国家领导人会见谁不会见谁,都有着政治含义,因此,马斯克这次访华,双方可谓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马斯克突然访华,目的并不仅仅是拯救其企业股价,虽然这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重要责任。客观而言,特斯拉股价大涨,只是他访华的结果。马此次中国之行,另有目的。用外媒的话说,他是要讨论在华推出全自动驾驶软件(FSD),并希望能获得将中国境内收集的汽车数据转移到国外以用于自动驾驶算法训练的许可。特斯拉汽车虽然在中国大卖,但在政府机构、军事设施等重要路段,是禁止驶入的。中国政府这样做,当然是怕特斯拉将一些重要或敏感的数据传回美国。虽说自2021年以来,特斯拉按照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将其在中国汽车上收集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上海,并没有将任何数据转移回美国。另外,在四年前,特斯拉推出了其自动驾驶软件中最高级别版本FSD,但尚未在中国市场上市。 对于马斯克的这两个目的,中方给予了积极回应。中国权威部门昨天确认特斯拉两个型号的电动汽车符合汽车数据安全标准,为特斯拉在中国推出FSD并扩大市场清除了一项重大障碍。这是马斯克此行最重要的收获,有利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同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竞争。然而,对马希望将中国境内收集的汽车数据转移到国外以用于自动驾驶算法训练的许可,中国政府恐不会同意。不是北京不相信马,而是不信任华盛顿。北京会认为,在美国正想方设法打击中国下,特斯拉将中国数据传回美国,马根本无法保证不会把这些数据交给美相关部门。这反映了全球两个最大竞争对手对彼此的防范,商业必然受此影响和波及。 马斯克有目的,北京高规格接待马,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外界注意到,马此访是应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的邀请来华的,北京正举行车展,而特斯拉并未设置展览,这亦少见,是马此次行程让外界感觉突兀的一个原因。北京邀马访中,并受总理李强款待接见,很显然,看中了马的“统战”价值。马为公司的商业利益,从来不掩饰他对中国的喜爱,在台湾等问题上说过让中国人爱听的好话。他在与任鸿斌座谈时,再次表示是“中国的超级粉丝”。马这么做,会让一些人感到很不爽,认为他太没有品格和骨气,但这也是一种市场“惯例”,外界不能过高要求在一个专制国家有生意的企业家,公开去批评这个国家的政府。
李强而非习近平接见马斯克,原因是10年前李主政上海时,正是他排除众议,邀特斯拉落户上海的。从这一角度看,确实显示了李的商业眼光,和对商业与外资的亲近。所以李这次见马,算是“老朋友”见面。中国政府对“老朋友”,不管是外国企业家还是前政府领导人或官员,一向礼遇有加,比如基辛格和比尔·盖茨,每次来中国,差不多都会受中国领导人接见。 但是李这次见马,从目的看,不仅仅是“老朋友”叙旧,而是通过见马,向西方特别是美国大企业喊话,中国市场是美国企业重要的机遇,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规矩,中国市场会向美国企业开放,美企会有大赚的,就像特斯拉一样。所以李强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堪称中美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外企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企敞开。中方言出必行,将在扩大市场准入、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继续下功夫,为外企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综合支持,让各国企业安心、放心地投资中国,更好实现互利共赢。话毕,中国方面果然给了特斯拉向中国客户提供FSD的一盏绿灯。 在商言商,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拒绝专制政府给的“厚礼”。对北京而言,美国是板块化的,虽然抗中如今成了美国的“政治正确”,但商界有独立于政界的利益,华尔街未必完全和华盛顿在围堵中国上步调一致。相反,美国的金钱运作逻辑让华盛顿的政客会接受华尔街的游说,成为后者的说客。这给了北京通过华尔街影响华盛顿政治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在今天不如过去那么有用,但终究不能放过。尤其对像马斯克这样“独立特行”、几乎从来不批评北京、且控制全球最大的自媒体平台X的企业家,北京必须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影响他并通过他至少去影响美国的商界,对中国和中国市场的看法。 北京的这个目的会不会成功,不好说。因为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基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美国和西方的企业家对中国有不同的评判。对某个企业家的信息,其他的美国和西方企业未必就会得出相同的判断。一句话,西方商界对中国的态度,是随着他们在中国市场获利的程度及其预期来决定的。但是,也不能讲中国领导人会见西方企业家释放的信号就没有一点作用。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频频向西方企业示好,并修改了很多原来限制外资的法律,多少改善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印象和想法。否则,按照两年前对外资的态度,中国的外商投资会下跌得更厉害。 有一点很清楚,中国商业环境的好转,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取决对某个西方企业家多少礼遇,或者给他们的企业多少特殊政策和待遇,而取决于对本国企业尤其私营企业是否真正一视同仁,取决于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对美国和西方是否也采取对抗的做法。每个西方大企业其实对中国都有一本账,愿意去中国投资与否,都会根据这两个标准来定夺。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