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视界:北京为什么要高规格接待“三马”
Voice of America
仿佛不只是一种巧合,在中国今年的外交大戏中,受到北京高规格接待的三位政治和商界领袖,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恰恰都姓“马”,他们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马克龙是在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也是他第三次访华。经过了疫情三年的锁国后,中国外交在今年迎来一个井喷期,习近平不仅走出国门,也在北京迎接亚欧非拉的领导人和政要。其中受到最高规格接待的是马克龙。他不但享受了只有外国元首进行国事访问才有的21响礼炮齐鸣和检阅三军仪仗队的待遇,更是在不足三天的访问中,习南下广州同其再次进行不打领带的非正式会晤,陪同漫步庭院,临水而坐,观景品茗听琴,纵论古今,共进晚餐。这份待遇,只有当年特朗普访中习陪同其夜游故宫才可一比,甚至比后者的待遇还高。随同马访中的欧盟执委主席冯德莱恩,则被官方晾在一边。其他外国领导人访中,不论是否国事访问,虽然也受北京的隆重接待,但比起马克龙,还是差一大截。 马斯克于5月31日对中国进行了两天的旋风式访问,在众多访华的商界领袖中,他受到的接待规格也最高。三月两会过后,欧美大企业的CEO和董事长们,络绎不绝来到中国,或参加高端国际论坛,或为企业布局寻觅商机。他们基本上都会受到中国经济部门主管官员以及地方领导人的个别会见,有时中国领导人也会集体会见来华参会的外国企业家。比如总理李强就会见了参加发展高层论坛的外方企业家代表,这已成惯例。但马斯克在那两天,见到的高官比谁都多,轮番被外交部长、商务部长、工信部长和上海市委书记接见,尤其是外交部长会见企业家,从中国外交规矩看,少见。更有甚者,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颇受习器重的丁薛祥丁常委也一对一面见了马斯克,只是中国媒体没报道。高调见三马,北京目标是华盛顿 中国官方高规格接待“三马”,当然因为他们自身的分量和特殊性,但人们会问,他们过去为什么不比其他领导人和商界领袖(马英九是个例外,因他之前没去过大陆)受到特殊对待?显然,北京有意要通过这种行为,向外界尤其美国传递某种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信号。
先说马英九,他的大陆行最大看点是当着大陆地方领导的面,说出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过去台湾蓝营政治人物来访大陆,也会说“九二共识”,或者再加一句“一中各表”,但不会说中华民国,怕犯忌。马不但说出这四字,甚至还搬出中华民国宪法,指中华民国包括大陆地区。北京容忍马在大陆公开道出中华民国,一方面是为对冲蔡英文同期访美的新闻效应;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马此趟行程,在当前剑拔弩张的两岸政治气氛下,最大程度让台湾民众感受大陆的所谓善意,降低两岸对峙烈度,为大陆的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和缓的两岸氛围。中国今年的外交向世界打出的旗号是“和”,邀马访陆并高规格接待他,是要给台湾民众留下这种印象:大陆不只会对台湾文攻武吓,也会递橄榄枝,要两岸和平,以降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从而有利国民党明年总统选情。若国民党选胜,成为执政党,虽不会改变台湾的亲美立场,但会降低两岸的对抗程度,减少华盛顿利用台湾消耗中国的国力,所以背后目的也是指向美国。 再看马克龙。北京以高规格接待他而不是其邻居德国总理朔尔茨,尽管德国的体量和在全球的分量不亚于法国,原因在于,法国自戴高乐之后有追求外交自主的传统,而马克龙又在欧洲倡导战略自主,这很合中国胃口,可以借此分化美欧。故北京需要通过抬高法国的重要性,鼓动马克龙说服欧盟走战略自主之路。习马会谈的重点之一是中欧关系。习告诉他,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愿全面重启交流对话,探讨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希望法方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马表示,法方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搞对立分裂,反对搞阵营对抗,法国不会选边站,愿积极推动欧中关系发展。中法联合声明第五点亦谈到,中国重申致力于发展中欧关系,鼓励高层交往,推动在战略问题上凝聚共识,增加人员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平衡促进经济合作。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认同上述方向,并将为此作出贡献。 大西洋联盟是西方阵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最倚重的盟友,可以说,欧洲在美国围中战略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华盛顿能否取胜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年,尤其拜登上台后,美欧在对华战略上有趋于一致的态度和看法。欧盟2019年更新了它的对华战略,将中国定位于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地缘上的竞争者和制度上的系统对手,这个定位和美国的“竞争合作对抗”基调是一致的,但更精准。俄乌战争发生后,北京的态度让欧洲对中国的负面认知进一步加剧。最近两者又提出经济和供应链的对华“去风险”问题。考虑美欧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的认知,不管愿意与否,要想抗衡美国、削弱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北京都要极力拉拢欧洲,分化欧美,而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最好的切入点,打通了法国,即便欧盟的战略自主做不成,对中国意义仍然很大。
至于马斯克,这位大亨和商业天才的“特立独行”和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让北京认为,在华盛顿和华尔街之间,可以打进一个楔子,用实际形成的地缘经济力量去反对华盛顿的地缘政治围堵。在美国反华的大背景下,过去被视作“友中”,主张和中国接触合作的华尔街也被“裹挟”进这股洪流,但商业毕竟有自己独有的利益和逻辑,同政治的利益和逻辑并不完全一致,两者虽然在某个特定时段会合流,然而时间一长,商人终究很难抗衡市场和商业的逻辑与利益,这就是在中国废除清零政策,重开国门后,美欧大企业的CEO们扎推造访中国之原因。事实上,这些大企业从来没有离开中国,只是在过去几年减少了中国市场的分量,这也有中国自己的因素,因此,在北京再次热情欢迎外资后,这个市场对它们业绩的增长依然非常重要,不可放弃。 对北京而言,华盛顿最近炒作去风险实际还是要去中国化,和中国在经济上脱钩断链,它的应对之策就是用所谓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及其吸引力,使中国和美欧的经济特别是它们的大企业深度捆绑,要这些大企业去反对它们的政府,华尔街反对华盛顿。所以,北京提高接待马斯克的规格,秦刚亲自会见他,还传出丁薛祥一对一见马。秦刚用中国式现代化将给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西方大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以及以特斯拉汽车的行驶比拟中美关系,来游说马斯克,后者表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连体婴儿彼此密不可分,反对“脱钩断链”,这并非只是场面话,虚与委蛇。北京对西方大企业的攻关,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