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率高达21%!“疫情焦虑”是诱因之一
Beijing Daily
不久前,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白皮书调查显示,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睡不好,成了老年人的普遍痛点。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医生徐海婷告诉记者,“疫情焦虑”也成了不少老人失眠的诱因。
睡不好是因为“想太多”
“这段时间天天失眠,麻烦您给我多开点助眠药。”一走进徐海婷诊室,年过七旬的朱女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想“囤药”。
朱女士告诉医生,北京出现疫情后,她几乎每夜辗转失眠,感觉自己浑身上下不舒服,担心自己被感染病毒。除了担心自己生病,她还担心自己缺药——“万一哪天,受疫情影响开不到药了,我可怎么办?”
在疫情的心理压力下,几天前,她突然出现了心慌、胸闷,“当时感觉自己快不行了。”家人立刻拨打120,将她送到附近的医院急救。但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查,她身体各方面状态都挺平稳,没什么问题。接诊的医生建议她,应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经徐海婷了解,原来朱女士一直患有焦虑障碍,但经过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比较平稳。“您突然出现的‘濒死感’,其实是焦虑的急性发作。您最近的失眠问题,也跟焦虑情况加重有关。”徐海婷解释,过度担心疫情是朱女士焦虑加重的诱因,也造成了睡眠的困难。朱女士白天就开始担心晚上的睡眠,这种担心其实就是焦虑,整日的担心再次加重了失眠的问题,失眠与焦虑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给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徐海婷为她开具了安全用量范围内的抗焦虑和助眠类的药物。但对于朱女士的情况来说,更重要的是认知层面的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北京没有出现您担心的药品短缺的迹象,就算小区封控了,医院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医生的话,给朱女士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徐海婷告诉她做好防护、积极接种疫苗对于防疫的重要作用,提醒她多看权威发布,及时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疫情谣言,同时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在户外通风场所适当增加运动量,积极跟家人、朋友沟通。
在医生的耐心开解下,朱女士意识到自己面对疫情有些过分焦虑,并开始注意进行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