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翠“四大国宝”相聚文化新地标
Beijing Daily
今年2月,位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又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作为这座国家级文化殿堂的开幕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
走进“大国匠作”展厅,翡翠“四大国宝”的齐齐亮相最令人瞩目,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是它们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展出。
说起这“四大国宝”的故事,堪称传奇。1980年6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宝玉何在》,向社会公开征集一块珍贵翠材的线索。原来,北京玉器厂的老艺人王树森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见过这四大翠材,此后一直牵挂其下落。寻玉启事登报才四天,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来厂告知“宝玉妥存”。王老艺人喜极而泣,并表明愿竭尽全力,造就出惊世翠宝。1980年8月2日,《北京晚报》又刊登了《宝玉完好无缺,艺人愿献技艺》的报道。
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轻工业部发出《关于将国宝翡翠设计制作大型工艺美术珍品的通知》,北京玉器厂承担设计制作任务。将雕造翡翠工艺品列为国家工程,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这四件翡翠国宝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除了有四十多位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组成的创作集体,艺术顾问团队更是阵容豪华,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雕塑家刘开渠、钱绍武,画家李可染、李苦禅、黄胄、华君武、黄永玉等打破行业界限,共同为设计出谋划策。
其中,翡翠山子《岱岳奇观》原料净重360多公斤,是四块料中最大的一块。这件作品充分利用原料特点,翠绿的山峰不加过多人工雕琢,展现翡翠质地色泽的美;粉白色的部分处理为缭绕山峦之间的云雾,体现泰山的高大宏伟;设计者还巧妙利用原料上的俏色,幻化成旭日东升的景观,并在背面刻上杜甫的《望岳》,更增作品的文化底蕴。
“开馆第一天,我就来了,能看到这件作品再次展出,非常激动。”记者在展厅内见到了79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志平,他正是《岱岳奇观》的主设计兼主制作。“传统玉雕大多是按照图样制作,但这件作品在设计之初就得到了众多大师的点拨,华君武建议整个作品要‘做得和谐一点’,傅天仇说要‘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时代感’,这就给创作指明了大方向。”此后,张志平还三次登上泰山采风,亲身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地震灾害类谣言以及炒作社会民生话题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生态。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及时发布权威辟谣信息,依法惩处造谣传谣行为,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涉春节春运谣言影响节日氛围。1月恰逢新春佳节,个别不法分子却借机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相关谣言,给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添堵”。如春运高峰期,有人散布购票、出行等谣言,声称“购买‘加速包’可优先购票”“春运路上,山东聊城隧道多车相撞14人当场遇难”“新能源车进不了海南”,有意制造焦虑、误导认知。又如,个别网民或自媒体捏造所谓“2025年河南许昌、辽宁锦州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消息,歪曲相关地方政府通告内容。还有网民在春节前传播“山东青岛、新疆吐鲁番等地开展‘交警全城大检查’”等旧谣,此类谣言曾在全国多地传播且相关部门已多次辟谣,别有用心者仍冒用“交警大队通知”官方口吻再次传播扩散,造成不良影响。 涉地震灾害和事故谣言干扰秩序。1月,新疆、宁夏、四川、西藏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尤其是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然而,就在各方全力抢险救灾之时,个别网民和自媒体通过拼凑网上旧图“移花接木”、利用AI造图“无中生有”等种种不法手段,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发公众担忧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如谣言“西藏定日县地震遇难265人”,罔顾真相编造虚假遇难人数;网传热图“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实为AI工具创作而成,传播者有意将其与西藏定日地震关联,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山西大同发生9.6级地震”等危言耸听的涉地震谣言,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着火”“北碚缙云山又起火”等火灾事故谣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公众恐慌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