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合割裂街区,建设文化休闲节点,北京天宁寺桥下将变市民活力空间
Beijing Daily
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撑起城市的骨架,桥下大片空地却由于多种原因成为不被重视的“灰色空间”,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记者近日从市规自委和西城区获悉,本市已选取天宁寺桥下空间作为试点,探索桥下空间提升利用的原则、路径和模式。目前天宁寺桥下空间改造的概念方案已完成,后续将在方案深化后启动实施。
现状 空间封闭昏暗杂乱
天宁寺桥位于二环路上西便门和广安门之间,既是二环路立交桥,也是跨西护城河桥。桥区内还有一座天宁寺老桥,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护城河畔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宜人。
然而,桥下空间显得封闭昏暗。记者在现场看到,桥下多处面积较大的空地成为内部使用的空间,不少地方竖起了全封闭围挡。除了公交场站和市政保障站点,其余空间多为停车场,“非本单位车辆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将社会车辆拒之门外。部分开放空间虽然进行了简单绿化,但没有布置座椅等设施,成了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点和快递货物中转站,看起来凌乱简陋,少有行人愿意停留。
调研 周边活动空间紧缺
桥区周边有天宁寺东里、西便门内大街79号院等多个住宅小区,但居民活动场地比较缺乏。记者走访时就曾看到,几位老人把棋盘摆在垃圾桶上切磋棋艺,周边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迫切需求可见一斑。项目团队对周边15分钟生活圈内的35个社区居民开展问卷和走访调研,收回有效问卷663份,线上线下收集相关建议700余条。调查分析得出,周边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对桥下空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行、绿化景观、运动健身和文化休闲等方面,希望开辟跑步、健身器材锻炼、篮球场地,对设置创意市集、文化展览等场地的呼声也较高。
针对桥下空间是否适宜被改造为公共活动空间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开展了微环境实时监测。智能监测传感器收集了噪音、异味、粉尘、相对湿度等多方面数据,从监测情况和相关标准看,虽然桥下空间有一定噪音,但通过合理安排活动项目和时间,可激活为适宜多类人群的公共活动空间。
方案 连接社区激活桥下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尺度条件、邻近需求、交通可达性等因素,天宁寺桥下空间被划分为4个区域,将开展针对性功能设计。按照“安全、通达、开放、经济”的设计原则,桥下“灰色空间”将打造公共活力空间,打通桥下空间与滨水绿道的交通断点、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增加桥区交通安全性,实现水、路、绿“三网融合”。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地震灾害类谣言以及炒作社会民生话题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生态。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及时发布权威辟谣信息,依法惩处造谣传谣行为,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涉春节春运谣言影响节日氛围。1月恰逢新春佳节,个别不法分子却借机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相关谣言,给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添堵”。如春运高峰期,有人散布购票、出行等谣言,声称“购买‘加速包’可优先购票”“春运路上,山东聊城隧道多车相撞14人当场遇难”“新能源车进不了海南”,有意制造焦虑、误导认知。又如,个别网民或自媒体捏造所谓“2025年河南许昌、辽宁锦州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消息,歪曲相关地方政府通告内容。还有网民在春节前传播“山东青岛、新疆吐鲁番等地开展‘交警全城大检查’”等旧谣,此类谣言曾在全国多地传播且相关部门已多次辟谣,别有用心者仍冒用“交警大队通知”官方口吻再次传播扩散,造成不良影响。 涉地震灾害和事故谣言干扰秩序。1月,新疆、宁夏、四川、西藏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尤其是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然而,就在各方全力抢险救灾之时,个别网民和自媒体通过拼凑网上旧图“移花接木”、利用AI造图“无中生有”等种种不法手段,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发公众担忧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如谣言“西藏定日县地震遇难265人”,罔顾真相编造虚假遇难人数;网传热图“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实为AI工具创作而成,传播者有意将其与西藏定日地震关联,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山西大同发生9.6级地震”等危言耸听的涉地震谣言,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着火”“北碚缙云山又起火”等火灾事故谣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公众恐慌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