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永远的现实——《话说资本论》第三版序
Xinmin Evening News
吴兴人先生请我为他的《话说资本论》第三版作序。我开始翻了几篇文章,竟一直读了下去,直到读完最后一页,便欣然同意了。吴兴人先生已过耄耋之年,竟有如此勇气、如许精力“重操旧业”三写《话说资本论》,令我心佩,促我时习。
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而言,时间不是问题。既然如此,对《资本论》的解读,时间也应该不成问题。我在什么时候读,当然也不成什么问题。据我的轻浅体验,当认真阅读了马克思,诸如《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尤其是《资本论》,哪怕仅仅是其中某些重要章节后,便会发生“写一点什么”的冲动。盖因书中那浑厚透彻的思想力,会将读者本有的思辨力唤醒、激活所致;然而最根本的,恐怕还是“实践”二字。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既是思想,又是力量,正如吴兴人先生所说,这种思想“是能够推动和改变世界”的,且已被人们所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最持续最深刻的人类社会实践,盖因其理论直接联系于、付诸于行动,这行动何限于、何止于令人想“写一点什么”而已。
资本既促进了文明,也进化了野蛮。而人类呢,既创造了繁荣,又制造了灾难;既带来了财富和殷实,又生成了贫穷和空虚……人们需要资本,但又无法完全控制资本。马克思自然不会复活,《资本论》却是再度走红,经典又一次证明了自己。不,经典证明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是别人用经典证明了他们自己。
经典诞生之后的境遇,大致是这样的——当社会安乐时暗哑无声,当世界危难处璀璨生光。经典会无数次地被发现,但每当再一次被发现,总像是第一次被发现。盖因人们总是用目下发生的现实,去重新印证经典。所谓重新,此处该是“新重”才对,即以新的现实,对经典进行重识和重温。我读《话说资本论·第三版》,便有和“第一次”“再一次”“再而三”的三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