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波罗的海弹丸小国 昔日超级大国核对抗的最前沿
BBC
立陶宛,在国际间常被视作无足轻重的弹丸小国,最近却挑战巨人:在台湾问题上力抗中国,拒绝妥协。回顾历史,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也曾是超级大国核对抗的前沿。
立陶宛,一个人口仅有350万的波罗的海小国,在国际舞台上常被视作无足轻重的弹丸小国。但最近却挑战巨人:在台湾问题上力拒中国。回顾历史,立陶宛也曾是超级大国核对抗的最前沿。
立陶宛曾经存有大量核弹,足以摧毁欧洲所有大小城市。当时,它还是苏联一部分。地理位置赋予立陶宛重要的战略价值:它靠近西欧,面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91年立陶宛全面独立后,赫然发现自己只是个蕞尔小国,人口大约350万,在国际舞台上无足轻重。
不过最近,立陶宛却挑战巨人:在台湾问题上力抗中国,拒绝妥协;支持邻国白罗斯的异见人士,白罗斯被指责广泛侵犯人权。
BBC记者萨达卡特·卡德里探访立陶宛一个小乡村的历史遗迹,发现这个国家的过去对现在也有重要启示。
以下是他为BBC新闻时事栏目撰写的《记者来鸿》:
任何名副其实的童话故事景点可能都会给人带来惊奇惊喜,立陶宛西部森林中就隐藏着不少这样的地方。不过不久前我去时发现,并非所有的景点都是美丽迷人的。
草丛中遍布扁蝨,欧洲好多地方都有不少这类吸血虫。我很快就意识到,要紧紧包好自己的手脚。不过,吸引我来这个地方的,其实是那里隐藏的军事设施,它们肯定有种黑暗的魔力。
普洛克斯廷周围的山坡林荫密布,地下深处,曾经是秘密的核弹发射井。
当初建造的时候,这个地点看起来一定相当理想。 在当地部署的苏联导弹射程有二千公里,也就是说,大部分在欧洲的北约国家都在射程范围之内。
那是1961年,我在伦敦出生之前三年。 伦敦距此只有1600公里。 换句话说,普洛克斯廷和我个人也会有密切关系。
潮湿阴暗的地下建筑,看上去到处都让人感觉阴森恐怖,但是,最可怕的当属发射井本身。它们看上去俨如许愿井,但依然散发着不祥征兆。
每个发射井都曾经存放过一枚25米长的火箭,每一枚火箭携带的弹头威力都超过二次大战用过的全部弹药的一半,包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
火箭从地底发射,在松林中升空,十分钟内,一个弹头就可以把我的出生地--或是射程内的其他任何城市--夷为平地。
人类躲过了那场“末日战争”。 1991年苏联瓦解之后,立陶宛摆脱莫斯科的控制,17年前加入了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