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过后花粉过敏高发,比其他过敏原更难受!专家提醒
Beijing Daily
2022年8月8日至14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环境,顺畅呼吸”。立秋过后,我国北方夏秋季杂草将开始长达两个月的气传播粉,数以千万计的花粉过敏患者随之骤然眼红眼痒、喷嚏流涕、咳嗽喘息,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急诊治疗,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关凯介绍,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团队长期监测北京城区的气传花粉种类和数量,通过比较1983年至1986年和1999年至2007年两个时间阶段的花粉监测数据,发现与20年前相比,1999年以后的春季树木花粉总量大幅度增高,甚至在播散量上超过了秋季杂草花粉,占到全年花粉总量的58.4%;其中增幅最为显著的分别为银杏树花粉、悬铃木花粉以及柏树花粉。
除了国产植被的变化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外来入侵植物的花粉也开始困扰越来越多的国人:青岛市相关调查显示,源自北美洲的豚草在近10年蔓延遍及山东全省,青岛地区2015年的豚草花粉播散量比2010年高了5倍。致人过敏的花粉主要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因此具有跨地域限制的特点,我国大气生物学专家的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的蒿属花粉既有本地生长产生的,又有一部分来自周边省、自治区,甚至相当一部分产自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但夹杂在西北风吹到京津冀地区。可见,在进行致敏花粉监测与植被管理时,不能仅仅依靠某一地区、某一省市的力量,有可能需要更广泛的联动参与机制。
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花粉过敏的患病率已高达20%。除了眼睛红痒的结膜炎症状、喷嚏流涕的鼻炎症状之外,37%的过敏者会在5年内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甚至会有患者因为进食与过敏花粉相关的植物源性食物而出现过敏性休克。面对数以千万计的花粉过敏患者,与传统的以器官分类的科室不同,变态反应专科医生更习惯整体评估疾病,通过查找致病元凶的花粉过敏原、针对其播散季节采取避免接触以及预防抗敏治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花粉脱敏治疗,以保护患者的呼吸道、阻滞疾病进展,让更多过敏人群能够畅享绿色环境的同时顺畅呼吸。
关凯说,受气候、地理因素影响,即使同种花粉,在不同地域的分布也存在时间和数量差异,因此患者在变态反应科检查并明确过敏原后,可以明确该种花粉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结合居住地情况,选择异地治疗,也就是借旅游“躲”出去。“如果没有这方面条件,则应在生活细节上多加注意。”
关凯提醒过敏患者:
1.室内活动为主。应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配合使用新风系统或者空气净化器,以进一步减少室内单位空气体积内的花粉颗粒密度。如开车外出,也应关闭车门车窗,采用空气内循环模式。
2.户外活动需防护。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防新冠肺炎病毒还是防花粉过敏,外出时都有必要佩戴口罩和防花粉眼镜。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戴防花粉眼镜相比,佩戴防花粉眼镜能减少约65%的花粉颗粒与眼结膜接触;佩戴舒适度更高的防花粉口罩,能有效吸附过滤秋季花粉,对过敏患者呼吸道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3.外出活动选时间。在一天当中,花粉浓度往往在午后更高。如果一定要外出活动,尽量错时外出,选在花粉浓度最低的清晨、晚上或是一场绵绵细雨后出行。需要注意的是,雷雨对空气中花粉颗粒的洁净能力差,且能使花粉颗粒溶胀破碎成致敏性更强的小颗粒,因此切勿在雷雨前后外出活动。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地震灾害类谣言以及炒作社会民生话题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生态。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及时发布权威辟谣信息,依法惩处造谣传谣行为,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涉春节春运谣言影响节日氛围。1月恰逢新春佳节,个别不法分子却借机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相关谣言,给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添堵”。如春运高峰期,有人散布购票、出行等谣言,声称“购买‘加速包’可优先购票”“春运路上,山东聊城隧道多车相撞14人当场遇难”“新能源车进不了海南”,有意制造焦虑、误导认知。又如,个别网民或自媒体捏造所谓“2025年河南许昌、辽宁锦州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消息,歪曲相关地方政府通告内容。还有网民在春节前传播“山东青岛、新疆吐鲁番等地开展‘交警全城大检查’”等旧谣,此类谣言曾在全国多地传播且相关部门已多次辟谣,别有用心者仍冒用“交警大队通知”官方口吻再次传播扩散,造成不良影响。 涉地震灾害和事故谣言干扰秩序。1月,新疆、宁夏、四川、西藏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尤其是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然而,就在各方全力抢险救灾之时,个别网民和自媒体通过拼凑网上旧图“移花接木”、利用AI造图“无中生有”等种种不法手段,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发公众担忧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如谣言“西藏定日县地震遇难265人”,罔顾真相编造虚假遇难人数;网传热图“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实为AI工具创作而成,传播者有意将其与西藏定日地震关联,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山西大同发生9.6级地震”等危言耸听的涉地震谣言,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着火”“北碚缙云山又起火”等火灾事故谣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公众恐慌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