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为何判罚多?“这裁判能处”非正解!](https://bj--bjd--com--cn--aa93fe8pd.3pco.ourwebpicvip.com/images/202202/16/620d01d2e4b042e4a161ab4a.jpeg)
短道速滑为何判罚多?“这裁判能处”非正解!
Beijing Daily
随着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结束,本届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也全部结束。精彩的比赛让人看得心跳加速,而不断出现的判罚也让人跟着揪心,场边的裁判也一度因此成为了焦点。 那么,为什么短道速滑判罚这么多?裁判又如此“抢镜”呢?所谓“这裁判能处”“队伍有宿怨”“东道主利好”等等,都不是正确解释。真正的原因,主要是这三个。
竞赛刺激,难免有身体接触
短道速滑本身是一项场面刺激、快节奏、令人血脉偾张的冰上比赛。从竞赛本身来说,短道速滑有着冰道较短、滑行速度快、多人在同一个跑道滑行等特点。更重要的是,按照赛制,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短道速滑允许运动员在滑行中可以随意穿插。紧张激烈的比赛一旦鸣响,各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发生身体上的某些接触,就在所难免。
特别是在四年一届奥运会赛场上,各运动员为了成绩和名次,也一定会更为“拼命”。不过,即使赛制允许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有身体接触,但以推挤、冲撞、脱离滑道、降速、踢人出局等方式阻碍和干扰其他运动员前进的,都将被视为犯规。这从竞赛本身的特点解释了,为什么短道速滑的赛场上,身体接触难免、裁判介入等情形会比较多。
技术提升,把好公平之门
第二个原因,短道速滑裁判之所以会屡屡介入判罚,并不是看心情或者其他什么“偏袒”理由,而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完善和公平竞赛的需要。
从1992年短道速滑正式列入冬奥会项目至今,短道速滑终于“三十而立”。这三十年,短道速滑在竞赛特征、各选手装备提升等基础上,为了保证公平竞赛,技术层面的提升也越来越完备。
如今的短道速滑比赛,共有4位裁判共同监督保障比赛。冰上主要裁判就有3位,分别是冰场正中间的主裁,以及弯道内侧的两位副裁。此外,还有一位专门负责录像回放的副裁。而录像回放之所以能够完美呈现,是因为如今的短道速滑比赛场馆中,拥有360°无死角的摄像机,两个直线方向上海有固定摄像头,此外还有一个实时跟随滑行的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