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苑新语 | 光阴的故事
Xinmin Evening News
年复一年——时间进展的标志。“年”在汉语中不仅是时间单位,而且还有“岁首”的意思,“过年”即“迎新岁”。
年、月、日、时、分、秒是表示时间的常用概念和单位。和“秒”有关的概念叫“闰秒”(标准时刻增加或减少的1秒,即所谓的正闰秒或负闰秒),设置闰秒是为了调整原子时与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不均匀而产生不同步的矛盾。现在所用的公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于1582年改革后确定的,因此也叫格里历。本来,一年12个月,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二月作为平月,平月29天。那么为什么现在八月、十月和十二月是大月,九月和十一月却为小月,而平月又只有28天呢?原来,这是历史上的“计时专制”导致的:古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登基后,定要将和自己同名的八月Augusdus改成大月,怎么办?只好从平月中取出一天,使八月成为大月,九月以后的月大月小也就被迫作了相应的调整——计时专制(乱套)的后果。
其实我国阴历中也有类似的“计时专制”,一月称“正月”,逢到改朝换代,要重新“改正”月份的次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好几个不同的正月,这就不奇怪了。
一天24小时,但以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计时标准,没有时区的划分。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吵吵闹闹的国际经度会议,会上讨论了子午线问题。起先有人建议定在耶路撒冷或埃及基奥普斯法老金字塔所在地,但美国和英国坚持格林威治(旧译);而法国又极力反对,认为巴黎最合适;最后美英的意见占上风,而法国一直阳奉阴违,至1911年才将格林尼治子午线绘制到地图上。
说到小时,有人兴许会问,一个钟头为什么要叫一个“小时”,而不叫一个“大时”。其实“大时”是时辰的意思,在钟表传入以前,我国用时辰计时,一个时辰为两个钟头,为区别起见,把时辰称为“大时”,一个钟头称为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