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陶勇:用技术赋能慈善公益和医学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时谈及慈善公益和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对于公益,陶勇表示,做公益和慈善最关键的动力来自于“我们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初心”,包括融媒体技术在内的互联网技术,极大地加速和放大了慈善公益的影响力。
而对于AI技术,陶勇表示,一些医学领域的AI技术已经发展成熟,能够帮助医生高效完成大量筛查工作,极大地节省了人力。他同时表示,有温度的医学无法被机器完全取代,因为AI技术就像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以赋能医生,但永远无法取代手持“金箍棒”的人。
以下是采访实录:(在不影响采访者原意的情况下,修改了部分口语化表达)
中国日报网:要做好慈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陶勇:做慈善和公益的关键动力,源自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初心。我们不必纠结于人性本善或本恶的哲学讨论,而应专注于如何让每个人的善意都能充分展现。这份初心就是我们的动力源泉,能帮助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坎坷、挫折和恶意。
中国日报网:互联网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陶勇:互联网技术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助力慈善行动:首先是传播效应。借助互联网和融媒体技术的广泛传播能力,公众能够迅速了解公益项目的设计理念、具体内容、实施成效和监管情况。其次是便捷募资。现代互联网支付系统让捐款变得简单快捷,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专门去银行或邮局汇款。这种随手可行的捐款方式,能够更好地汇聚众人爱心。由此可见,互联网极大地加速和放大了慈善公益的影响力。
中国日报网: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加入公益慈善队伍?
陶勇:目前已有许多人关注这个领域,我本人也正在参与视障人群的公益项目。人们都怀着奉献爱心的愿望,或是出钱,或是出力。我认为,与其用生硬的方式去推荐和拉拢他们,不如让项目保持透明度。当人们看到视障儿童获得更多学龄前教育和关爱,中途失明者能接受再教育并获得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视障老年人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和家庭关怀时,自然会投入更多精力来支持项目发展,帮助更多视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