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现“极限低消费” 中国为何难以摆脱通缩
The Epoch Times
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整个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价格已连续二年下跌。如果2025年价格再次下跌,将是自1960大跃进年代以来,时间最长的通货紧缩。
从数据来看,目前情况并不乐观。2025年1月、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四年来首次负成长。2月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较大的项目)下降了0.1%,这是15年来第二次出现收缩。
美国和其它大型经济体在新冠(COVID-19,即中共病毒)疫情过后,民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反弹和商品的供应短缺同时发生,促使产品价格飙升。然而,在中国,相同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近年来,北京当局以政策干预市场经济,监管打击数种产业,包括科技、房地产、教培、电子游戏、金融业等,都遭到了整顿,促使许多民间企业面临经营危机。
特别是房地产爆雷、价格低迷削弱了民间消费的信心,加上就业市场恶化,人们面临裁员和降薪,还有疫情使人口骤减,多种因素造成消费者购买力疲软。
中共的应对方式是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品等“新质生产力”,企图带动相关产业,然而,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供给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却一直疲软,迫使高科技产业也跟着降低价格,使通货紧缩雪上加霜。
目前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比较悲观,大量资金涌入债市,今年稍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随后有所反弹。
起初,便宜的价格看起来不错,但这并不表示人们会想要开始采购。事实上,消费者可能会推迟购买昂贵的物品,希望价格进一步下跌。
延后消费将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侵蚀企业利润,使就业和投资减少,这会导致人们的收入下降,使支出再次下降,并进一步造成价格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