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丨三会制度,“弱冠”不弱](http://img0.xinmin.cn/2021/12/27/04e1709d-1732-49be-accf-fd6b18eb91c6.jpg)
独家述评丨三会制度,“弱冠”不弱
Xinmin Evening News
图说:灵活运用三会制度,五里桥街道恭房小区在黄浦区率先实现老楼加装电梯(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摄
姚丽萍/文
年终之际,寒潮来了。
数千名“蓝马甲”戴着“爱心装备”上岗了,“爱心手套”戴上,“爱心围巾”围上,暖宝宝贴上,从苏州河边到黄浦江畔,行走在寒潮中的“蓝马甲”们呵护着美丽家园,也被“城市爱心”呵护着!
寒潮中的“爱心装备”,并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未雨绸缪,是基层治理效率、效能对极端天气的积极应答。抗疫以来,一线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经受重大考验。今年,上海首创的三会制度走过20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会制度之于基层治理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新走向、新趋势?
20年前,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发端于原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然后,推广于黄浦区、发展于全上海。如今,对众多热心社区治理的市民而言,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耳熟能详。
20年前,三会制度,还是个新名词。当时,我采访时任卢湾区区长张载养,问三会制度能有什么用?得到的答复是四个字——组织起来! 没错,三会制度就是要把社区居民、社区资源组织起来,探索社区治理最大公约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