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不够,狗血来凑?《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热播,年代剧越来越缺年代味
Beijing Daily
《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正在央视热播,两部剧都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故事起点的年代大戏,剧中的时间跨度都长达二三十年。但从故事内核来看,两部作品的年代味流于表面,剧情中不断上演的误会与无常,让戏剧矛盾太假太激化,给人轻飘飘的感觉,失去了生活真实和年代厚重。
《情满九道弯》讲述了由韩东君饰演的杨树茂多年周旋于九道弯“三美”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杨树茂和“真爱”叶菲海誓山盟,又与余情未了的史小娜、赵亚静“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戏剧效果夸张的多角关系的年代爱情剧想要合理又好看并不容易。剧中,杨树茂的父母棒打鸳鸯,备受打击的叶菲为了生下和杨树茂的孩子,只得与无赖贺薛阳假结婚。杨树茂上门诉说衷肠,却得知叶菲已经结婚而心灰意冷。叶菲又因为撞见赵亚静与杨树茂的亲密举动而再次离开。这对男女主人公的分分合合,就是误会叠着误会。而在艰难复合后,叶菲又对杨树茂隐瞒了孩子的身份,加深了两人的误会,导致了更大的冲突。剧作通过“憋着不说闹误会”,来制造矛盾推动剧情,显得过于刻意,损失了人物和生活的真实。
《我们的日子》则是一部被过度的剧情密度“撑破”的作品。剧情为了冲突而冲突,不讲戏剧逻辑,沦为浮光掠影的桥段堆砌,看似密不透风的套路化剧情中,能看到太多热播剧集的影子,播出过程中片方也因为台词抄袭而道歉。剧中还充满了各种命运无常,尾声剧情中,一直循规蹈矩的严冰买醉失身怀孕,又大出血切掉子宫,这种青春疼痛桥段招致观众集体吐槽,被指披着年代剧外衣的狗血爱情剧,电视剧的网络评分也从7.4跌落到6.1。
目前的荧屏年代剧,宣传海报上的人物越来越多,故事的情节密度越来越大,似乎电视剧是弹性无限的气球,把情节塞得越满,剧情就会越精彩。很多创作者偏爱写巧合、写误会、写无常,“深度不够,狗血来凑”,人物故事前后串起来自相矛盾,造成剧情“离谱”的观感。
早些年,《渴望》播出时引发全民热议和文化话题,在于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剧情遵循人物发展和故事演化的内在逻辑。剧中人物王沪生是个“精致利己”的经典角色,在特殊年代,他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但同样出身不好的肖竹心分手,之后去追求心地善良、带给自己温暖的工人师傅刘慧芳;改革开放后,境遇逆转的王沪生又嫌弃刘慧芳“没文化”、没有共同语言,转而向往和肖竹心的“浪漫爱情”。人物逻辑一以贯之,与特定时代的年代感交织,形成反复递进的戏剧冲突。
同为京味胡同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开篇一场“居住空间争夺战”让人印象深刻:张大民在拥挤的大杂院里盖“树屋”,被邻居古三制止,他耍贫嘴刺激古三犯混,被“开瓢”后夸大伤情迫使古三退场。一个盖房事件,突出的是张大民的“贫”、古三的“混”,顺着人物性格去写戏,年代感体现在精妙的戏剧冲突里,背后是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底层生活的真实质感。这样的胡同剧不美化年代场景,呈现真实的胡同生活,是真正可以让观众“看见自己”的平民视角。
年代剧时间跨度长,最讲究人物逻辑和故事逻辑,好的年代剧总是不蔓不枝的,把一两条故事主线铺展得细密扎实,把少数几个主要角色刻画得深入人心,用“显微镜”去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让观众反复品咂其中滋味,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并产生共鸣,而不是拼凑出来的,或者靠误会讲故事。
(原标题:年代剧越来越缺年代味)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