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访华解读:中美关系防失控,战略沟通重回“基辛格式接触”](https://ichef.bbci.co.uk/news/1024/branded_zhongwen/14F91/production/_133550958_06d4b1e17e69b8afc984a65ecf56fce3212e90ab.jpg)
沙利文访华解读:中美关系防失控,战略沟通重回“基辛格式接触”
BBC
有消息指沙利文想将美中两军之间的对话扩展到战区指挥层级,希望能防止在特定区域(如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包括此次访问在内王毅和沙利文在“间谍气球”事件后已进行五次面对面会谈。
本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访华,为期三天。沙利文在北京期间,主要与其对应官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举行长时间会谈,后者为中国目前主管外交事务的最高级别人物。
会谈后,双方都发布公告。中国外交部称,王毅与沙利文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讨论“,并表示“从实力地位出发不是国与国交往的正确方式”,“中美两国要避免冲突对抗,关键在于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等。
白宫发布的公报则强调了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及其对欧洲和跨大西洋安全影响的担忧,以及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行动,防止美国的先进技术被用于破坏“我们的国家安全”,同时又不会对贸易或投资造成不当限制。
双方也表达了合作的意向,比如在禁毒、执法、非法移民遣返、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进一步合作;不久的将来两国还将举行一次战区指挥官电话会议。
公告并未谈及习近平、拜登是否会再次进行双边会谈。但白宫的公告披露,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进行一次领导人级别的通话。
这场并非最高级别的会谈,却在中美日益对立的背景下,备受关注。受访专家认为,两国关系持续承压,因而派出沙利文,恢复了“基辛格式接触”,以保障两国关系不至于失控。
“基辛格式接触”
“这次访问也恢复了自基辛格以来的模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向BBC中文介绍,这种模式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直接、低调地与中国对应官员打交道,以应对两国关系中的压力。
何瑞恩(Ryan Hass)曾在奥巴马主政时期(2013至2017年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台湾及蒙古事务主任。
何瑞恩所称的“基辛格式接触”,是指基辛格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现职)时,于1971年秘密访华,此举避开来自美国内部的阻力,几乎绕开整个主管外交的国务院,最终与隔绝多年的中国建立联系,促成第二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建交,这也成为尼克松备受争议的总统生涯的一大亮点。
基辛格曾在其自传中描述国务院冗杂的工作程序,以及由其滋生的官僚主义和刚愎自用,以此凸显他“秘密访问”中国的传奇经历则显得非常规和突破性。相比之下,沙利文在去年1月“间谍气球”事件后,面临相似的情况,刚刚开始回暖的中美关系,突然中断,对峙加剧。
此后18个月,包括此次访问在内王毅和沙利文进行了五次面对面会谈。
而且类似会谈也保持一定秘密性。2023年5月10日,沙利文和王毅分别抵达维也纳。《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称,选择维也纳因为它与华盛顿和北京的距离相等,而且外交官可以在这里低调而隐蔽地会面,双方都对会议进行保密,而且足不出户地在酒店内会谈,该官员描述他的行程——“非常简单,你飞过来,坐车到酒店,进入房间,然后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此后在马耳他、曼谷的会谈也一般如是。
本周三发布的白宫公告中将两人上述的频密沟通称为“战略沟通渠道”——“沙利文和王毅主任指出了这一战略沟通渠道在过去18个月中的重要性,并承诺将继续保持高层外交和工作磋商”。
何瑞恩表示,近年来中美关系在不同时期都有向危险方向发展的趋势,过去一段时间,沙利文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