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见证多民族融合
Beijing Daily
北京2022年冬奥会落下帷幕。回顾冬奥会的精彩瞬间,很多人可能注意到,本届冬奥会的主场馆、分场馆,乃至火炬接力点,几乎都在永定河文化带上。 1996年4月,《北京晚报·百家言》刊登了笔者题为《北京的母亲河》的系列文章,详细论述了永定河与北京城血肉相连的母子关系,这个概念已被人们广为接受。
如今,考古学家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古实践和器物类型研究后认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在中国文明的缔造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蜿蜒其间的“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不仅哺育了北京城,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所流经的大同盆地、阳原盆地、怀来盆地,在遥远的地质时期,曾是一个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湖泊,被地质学家称之为“桑干古湖”。据地磁年代测定,桑干古湖大致形成于26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消失于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
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数十年的研究,在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古湖岸边,发现了早期人类文化的遗存、遗址80多处,且出土了数万种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多种类型的石器。这些石器几乎记录了新旧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过程。2001年,专家还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古人类进食的遗迹。这足以说明,古老的永定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时光里,永定河流域见证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崛起,也见证了不同民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据考古工作者依据相关资料研究推断,我国历史上殷人的祖先,不仅可以追溯到燕山南北的“古燕文化”,而且还可以追溯到东北的“白山黑水”间。
西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随即封黄帝之后于蓟,武王之子成王又封召公于燕,这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与燕文化的融合。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最终于2000多年前汇入中原文化:公元前227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在易水西侧打败燕军,并攻占燕下都(燕国都城,位于今河北易县)。翌年,秦国又攻下蓟城。
考古学家从实地的发掘考察中发现,从阿房宫的规划建设以中轴线为基准,到建筑群的部署、建筑构件的规制和纹饰,都是模仿燕下都的。再如秦始皇陵特制的夔纹大瓦当,与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云纹瓦当不同。燕下都众多类型的兽面瓦当和饰有夔纹的大型构件,极有可能是它的来源。由此可以推知,秦始皇“大帝国”思想的形成与北方的燕文化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