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暴雨侵袭中国,习近平自给自足农业愿景受冲击
The New York Times
华中地区暴雨导致小麦收成严重受损,凸显出气候冲击给习近平推动中国粮食供应自给自足带来的风险。分析称中国今年可能将被迫进口更多小麦,导致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提高。
在华中地区,5月下旬开始的倾盆大雨浇透了麦田。随着越来越多麦粒在雨中开始发黑,不再适合人类食用,政府动员了应急小组来尽最大可能抢收。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河南省一位79岁的农民在查看受损情况时擦拭眼泪。
这次异常强降雨凸显出气候冲击正威胁到习近平主席推动中国粮食供应自给自足的目标。当地官员称,此次降雨给小麦收成造成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破坏,
确保中国有能力养活14亿人口是习近平领导中国迈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关键。近年来,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都造成了全球粮食价格的更大波动,加剧了中国种植更多本国农作物的紧迫性。
中国的食品价格通胀并未达到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水平,但官员们担心其食品供应容易受到全球冲击的影响。去年夏天,中国猪肉、水果和蔬菜价格飙升,促使政府投放战略储备猪肉以稳定价格。随后,领导人重申要以粮食安全为重中之重。
据当地新闻报道,最近几周,广西省稻田里的鱼、南通市一个农场的数千头猪均因极端高温死亡。天津市消防部门接到通知,要对卡车上中暑的生猪进行喷水。官员警告,极端高温和洪水会损害新疆西北部地区的小麦作物。
在一个历史上曾因饥荒而导致王朝动荡的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也意识到,满足基本需求是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
6月初在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民正在收获小麦。 Josh Arslan/Reuters
去年,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政府对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实施严厉封锁,食品短缺成为引发骚乱的重要原因。网上视频显示,居民在街道和杂货店里为抢食物而打斗。在针对中国“清零”政策的全国性抗议活动中,抗议者高呼“不要核酸,要吃饭”。
中国的农田已经在萎缩,这是因为快速的城市化污染了大片土壤,并且政府将农村土地出售给开发商。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农作物种植地区容易遭受干旱,另一些地区则容易遭受洪水侵袭。乌克兰战争威胁到中国的小麦和化肥进口。2018年开始的与美国的贸易战使得中国从美国购买大豆和其他食品的成本更高。
习近平将粮食自给自足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问题,他经常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他设定了国家必须保留18亿亩耕地的“红线”,并向食物浪费宣战,特别是餐馆里的食物浪费。中国政府经常指出,它要用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本月,河南省漯河市,农民在刚刚收割的麦田里施肥,麦田里现在新种植了玉米。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