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下沉管控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需要一些“巧心思”
Beijing Daily
5月23日,北京市召开第343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要求居家办公人员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根据社区防控需要,可就地转为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在关键时刻,社区防控至关重要,社区工作人员的任务极其繁重,居民就地转为志愿者,补充到防疫一线,可谓雪中送炭,其中在职党员、年轻人更是中坚力量。 近日,本报记者下沉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小区这一管控小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实际体验和现场采访,梳理出一份《志愿者攻略》,包括志愿者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安全提醒等各方面,希望能够为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读者提供帮助。
身份证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志愿者做出放行手势。
攻略一
志愿者上岗前要做足功课
5月22日,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小区迎来“解封”。管控期间,在这里坚守的不仅有16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还有24名社区志愿者,他们都是小区的在职党员和热心的年轻人。“他们和社区基层工作者同甘共苦,我衷心地感谢他们每一个人。”志强北园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硕梳理着电脑里的一份清单,这是社区管控期间志愿者的排班表,每天的排班内容虽然只记录了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背后都是辛苦的付出与汗水。
“这次我们招募的志愿者,都是18岁至45岁的居民。”张硕说,之所以对志愿者的年龄有要求,完全是出于对疫情防控工作量的考虑,“志愿者工作既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
管控期间,志愿者的工作量很大,不仅包括在核酸筛查点引导居民排队,为居民录入身份证信息,还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检测核酸。居民们的快递、外卖每天通过管控小区门前的缓冲区送进来,志愿者还要帮忙搬运递送物资。此外,还可能有各种突发情况考验志愿者的智慧和毅力。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