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北小街西侧的孚王府曾是女校校舍,鲁迅也曾来此演讲
Beijing Daily
位于朝阳门北小街西侧的孚王府旧址,是保存相对完好的清代王府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旧时它是一座规模极大的王府。如今,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朝内头条,南起朝阳门内大街,北至东四三条,几乎都是它的范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位于东侧的阿斯门供平时出入(阿斯门是王府、宫殿等较大建筑群中的一种旁门或侧门的专有名称,孚王府的东阿斯门紧邻朝阳门北小街)。
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王府还做过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校舍。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5年的国立女子大学,该校诞生之后历经坎坷,四年四更校址,六年六易校名。自1929年迁入孚王府之后,这所学校经过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直至1937年迁到陕西西安。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二个春秋,孚王府的八年时间,无疑是这所学校最稳定、最繁盛的时期。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成立,缘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驱除校长杨荫榆”的风潮。1925年8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女子师范大学内部风潮连年不决,令其解散。解散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址设立了国立女子大学筹备处。该年9月,国立女子大学招收新生一百五十余人,又收录前女师大学生约两百人,10月正式上课。同年12月,原女师大师生强烈要求恢复学校建制,并夺取原校舍,北洋政府教育部被迫恢复女师大。女子大学迁往北洋政府教育部东院。
1927年8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下令将北京的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女子大学改称为国立京师大学女子第二部,拨参议院旧址为校舍。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7月,北平国立各校合组为中华大学。9月,国立中华大学改称北平大学。12月,女子第二部改称为国立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分院。
1929年4月,改称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同年6月,该校迁至朝阳门北小街九爷府(孚王府)。1931年2月,学校定名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